【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以巴冲突启示:战争就在军事麻痹时打响 | |
http://www.CRNTT.com 2009-01-09 08:22:32 |
启示二:莫让“山寨文化”冲昏军事大脑 哈马斯在冲突初期落败,还有军事上过于自信的原因。反击“夏雨行动”是哈马斯军事上扬眉吐气的转折点,在黎巴嫩真主党支援下哈马斯有力地阻止了以军的攻势。对手中只有地雷、AK-47、火箭筒等初级武器的哈马斯来说,能挡住用重型坦克、直升机、F-16战机武装起来的现代化以军,无疑是极大的振奋。 打那以后,哈马斯觉得找到了对付以军以坦克为主的地面部队的克星,利用海上、地下等多种渠道搞来了一大批仿造火箭弹、土制遥控地雷,甚至用40-70公里射程不等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城市取代了人体炸弹,军事建设蒸蒸日上。 从2006年至今,哈马斯武装夜以继日地弄火箭弹,壮大队伍,据称已有包括喀秋莎在内的1万多枚火箭弹,人马达到1.5万人。这个数字已与两年前仅有几十枚肩扛式火箭弹和数千人弹战士的情况相比,确实鸟枪换炮了。哈马斯军事大脑们开始觉得力量强了,腰杆儿硬了,可以主动与以军叫板了。所以,双方停火协议刚到期,哈马斯这边就迫不及待地发射火箭弹,以强势出现在以军面前。用现在的时髦词说,这是典型的“山寨文化”在军事上的反映。 就双方军力对比而言,哈马斯军力虽可称有质的飞跃,在实力对比的数量级上确有上升,但还没进入现代化,还没改变处于绝对劣势的传统地位。就拿哈马斯最得意的火箭袭击来说,虽然将火箭弹发射从人扛发射改进为地下发射,多点同时发射,但火箭弹毕竟不是导弹,既没准星,又没多大射程,对以色列够不成战略威胁,不过是战术威胁。而且,在以军直升机探测下,发射架打一次就跑不掉。 再拿哈马斯的万把人的轻装部队来说,在以色列坦克、直升机、战斗机立体攻势下根本无法集结,还得跟过去一样化整为零打游击,没有实力阻止以军坦克进城,甚至连自己挖的进出加沙的隧道都处在以军掌握之中。 如今,哈马斯那么多火箭弹、那么多兵力实际上却使不上多大的劲,这值得哈马斯深刻反省。至少,军事建设要讲质量,质量低的东西貌似强悍却经不起实战检验;武器多、人多也不代表就有战斗力。 启示三:吃一堑长三智,失败是创新之母 这次冲突,总体上看以军得分高,可以说以军未因有停火协议而睡大觉,吸取了2006年对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作战失利的教训,卧薪尝胆两年,当刮目相看。这次以军的“铸铅行动”与“夏雨行动”相比,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吃一堑长三智,而不只是长一智。 一是科学、彻底地对2006年的战事做了检讨。黎以冲突之后,以色列把战事检讨上升为国家意志,主要不是为分清责任,而是为查找原因。所以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了政府、议会小组,对战争决策、准备全局上的失误进行调查;在军队层面上设立了60个委员会来对问题进行调查。检讨规模之大、调查分析之严谨,这在现代世界军事史上是开先河的一例。 二是主动、积极地改正错误。面对“决策犯有严重错误”和“准备工作质量不佳”的调查结果,上自总理下至士兵没有一个人辩解,而是虚心接受批评。以政府尤其重视审计调查。审计报告指出,由于军队预算削减,在黎作战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不足,武器装备陈旧,弹药配备不足,甚至出现士兵家长为孩子们出征买防弹背心和头盔的情况。这一报告深深地震撼了以政府,奥尔默特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全部更新陆军装备,为全部一线士兵配备制式防护装备。这些举措深受基层官兵欢迎,很快就恢复了士气。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