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 |
都是农民:30年来大陆城市与农民的纠葛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09 10:14:38 |
城市和农民的十大纠葛 奇幻、悲壮、荒诞却又合情合理,一部社会学的中国教科书封面是城市、封底是农民,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基调是改革开放,美编是655个市长,创作团体则有近6亿城里人和7亿多乡下人。他们演绎着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的纠葛。 文/胡赳赳 在中国城乡的进化史上,二元对立的矛盾呈尖锐化、扩大化、剧烈化之势,但又纠结不已,混杂共生,迅猛迁变。它们包括:城市/乡村;工业/农业;水泥/耕地;进城/留守;暂住证/祖籍;回迁房/宅基地;消费主义/谋生主义;全球化/空巢化;出国大军/进城大军;市民阶层/农民工阶层;新经济/集贸市场经济;磁悬浮/村村通公路;英语/方言;第三产业/养殖大王;国企/乡镇企业;珠三角、长三角、环勃海/西部、老边穷、欠发达;新新人类/三峡移民;引进外资/承包责任制;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低碳减排/退耕还林;勒紧裤腰带支持工业/城市反哺农村;小资/小武;章子怡/赵本山;比基尼/基尼系数;忧郁症/因病返贫;乐活族穷忙族御宅族/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富人生二胎/从超生到只生一个好;煤老板/矿工;充满新奇事物/只有新鲜空气;喜吃农家菜/想做城里人;成功人士养二奶/捏脚供弟弟读书.....。 身份纠葛:后现代的农民 农民是谁?务农者、进城务工人员、打工族、民工、农民工、第三产业服务者、保姆、农贸市场供应商、小商贩、劳动力市场散工、装修工、走鬼、送外卖与快递。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难以定义农民身份。户籍制度在统计学上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直接划分成两类数字,于是72750万农业人口就构成了叙事的主体:他们是农民,尽管可能生活、繁衍、奔波在城市。 城市对他们的接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流浪人员、三无人员、收容遣送、废除收容遣送、赠予城市的光荣建设者称号、造城的一份子。如果没有他们,城市将被架空,但同时又是城市人口爆炸和拥堵的填充物。 农民的身份,从来没有这样难以确认过。于是,在后现代的城市,他们变成后现代的农民,用农民的智慧存活、融入城市。他们花两块钱排队下载手机铃声、老乡是主要人脉关系、富裕者也炒股票供楼买车、穿戴过于求工、乐于交流或传授务工与致富经验、热情洋溢、乐于助人、嫉妒比自己混得好一个层次的人。农民的身份,从来就这样轻易为城市人辨识。 经典回放:孙志刚事件、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政治纠葛:乡村与公民社会 乡村治理是中国基层政治的着眼点与关注点。直选、海选村长的推行难度幷不在于上级政府,而是在于当地利益的切割与再分配,以及村民们意识与观念的未更新。总理温家宝最近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时就表明了这种态度:“我们现在实行的是村级的直接选举,乡、县和不设区的市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县以上实行的是间接选举。但是我坚信,群众能管好一个村,就一定能够管好一个乡,一个县,也就能够管好一个省。但要按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主方式,循序渐进”。学者于建嵘也提出了农村权力真空化的问题,演变为宗族管理且有黑社会化的问题存在。 教育部门鼓励大学生毕业回乡当村官。最近媒体报道,一位女大学生,在才艺表演、竞选演说和承诺发给每户村民冬季取暖费后,成功被村民们选上村长。在城市受教育,回农村搞建设。这种模式是显而易见值得提倡的。 早在1920年代,梁漱溟就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其理念为:“国家宪政要以地方自治为基础,从基础做起,就是从最基层开始做,搞乡村的自治,一村一乡的自治搞好了,宪政的基础也就有了。”此后多少学者锺情于乡村实验,从费孝通以降,到曹锦清着《黄河边的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农村组织结构缓慢地发生变化,似乎具有自给自足、自我修复的功能,在革命、改革、运动等等时代潮流中幷未饱受冲击,而是如一句偈语所言:“老牛慢吞吞地走,地球很有耐心。” 乡村治理图变,离公民社会或城市人希图中的公民社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