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留下汇源的人能留下汇源的心吗?

http://www.CRNTT.com   2009-03-21 07:47:59  


 
  商务部的意思很明显,其一当然是防止可口可乐垄断果汁市场、打压其他果汁企业,维护市场自由竞争的空间;另外,也颇有些“示强”的味道,即中国的反垄断法不是花拳秀腿,只要涉嫌垄断市场,外资大鳄也难逃节制与规训。这样的强硬姿态,对于那些企图垄断市场的资本大鳄,也不失为一个有力的提醒。

  其实,在这场争论不休的并购案中,一直有一个问题被遮蔽,即作为行业龙头、成长潜力巨大的汇源为什么非得出售不可?到底是怎样的原因让原本信誓旦旦要把汇源做成“百年老店”的朱新礼自食其言、忍痛割爱?

  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是缺钱。也就是说,即使像汇源这样的优质民营企业也无法得到国内资金的有力支持。事实上,为了获得资金输血,汇源已经向华平基金、达能等出售了一半以上的股权,由此可见汇源的资金链紧张状态。如果不能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汇源的易手或是迟早的事。那么,我们的问题是,政府以及银行,怎么就不能对这样优质的民企多一些关怀?为什么非得逼得它们“卖身”以求发展或者解脱?

  众所周知,汇源的注册地是海外的开曼群岛——这样的离岸企业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家。这固然有其避税的考虑,但也远远不只如此。一言以蔽之,是为了尽可能摆脱恶劣的本土生存环境的笼罩。如果不是生存发展环境太不尽如人意,像汇源这样的优秀企业何至于寄人篱下、远走他乡?

  只要中国市场资源错配扭曲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扭转,优秀中国企业的“出走”就将持续下去。反垄断审查可以留下汇源的“人”,但永远留不住汇源“出走”或“委身”的心。 
  
相关链接:拒绝可口可乐的理由恰击中本土品牌软肋  (上海《东方早报》;作者商振)
  
  商务部3月18日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随着这张“红牌”的出示,这桩社会高度关注的并购案告一段落。事情已成定局,再去争论汇源应不应该卖给可口可乐已没有意义。在不少人弹冠相庆“民族品牌”取得胜利之时,笔者却认为:本土品牌更需要的是虚心向可口可乐这样的成功跨国企业学习。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失败,源于“反垄断”保护。客观地说,我们的民族企业在与洋品牌的竞争中,还处于需要保护的弱势地位。商务部公开了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审查的三个理由,笔者认为,这三个理由恰恰击中了本土品牌的软肋,实际上正是民族企业应该学习和加强的着力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