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别让“免职”成为问题官员的“假期”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27 07:45:42 |
官员被问责免职后还可异地为官,继续捧着“金饭碗”,这恐怕是一些地方官员飞扬跋扈、不负责任的根源之一。一个地方或部门之所以敢违法滥权,该作为时不作为,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怕砸饭碗,认为出了问题大不了到异地任职就是了,再不济,到国企里掌权,照样前程远大。就像2001年曾在宁波酒店“叫小姐”而掀起轩然大波的南京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原局长、党委书记朱自强,事后却很快就当上了南京地铁总公司总经理,从一个“金窝窝”跳入另一个“金窝窝”,公众虽感愤懑,也只能无可奈何。 问题官员被高调问责却很快又低调复出,问责如果因此成了官员的一个“强制性假期”,那无疑宣告官员问责制的名存实亡。此时,问责对于其他官员估计难有警示效果,相反,县委书记变身财政局副局长的事例,只会成为恶劣的示范,让一些不良官员更加有恃无恐。而对于公众,问责官员将不会成为说得过去的“交代”,公众只会觉得受到了糊弄、欺骗,官员问责制将一点点失去其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 因此,打造责任政府,让“人人负起责来”,必须下决心砸破官员的“金饭碗”。只有让那些违法滥权或平庸无为的官员尝到不负责任的苦果,才会让更多的官员敬业、谦恭、为大众利益而奔忙,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才有利齿。而为达到此目标,官员问责制需要更进一步明确,凡是被问责官员,是不是要永久离开官位,甚至是不是要清除出公务人员队伍,总之,绝不容忍身有污点的官员拿着纳税人的钱赋闲在家或等待“另有任用”,同时,若有地方政府胆敢做出这种决定,应视为一种包庇行为,对相关负责人严惩不贷。只有如此,官员问责制才能名至实归,约束官员行为,赢得公众的信任。 (作者白烁,学者)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