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振兴文化产业 核心在政策松绑

http://www.CRNTT.com   2009-07-27 10:56:03  


文化产业应从国民经济体系边缘走向中心
  中评社北京7月27日讯/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上海商报的评论文章表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是国务院并没有把文化产业仅仅当作精神文明层面的事情,国务院强调:“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是“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今日中国对文化的需求是很大的。自中国商品短缺的时代结束之后,社会经济开始向精神文化消费转型,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内在而必然的需求。中国的文化资源商品转化率仍很低,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也很低,很难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竞争。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界包括宣传文化领导都存在着“文化行业不能成为产业”的观念。现在抱这种观念的人少了,但是真正把文化当作市场、把文化产业当作产业来做的领导还是很少的。 

  近十年来,中国的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发展很快,网络产业、文化娱乐业、音像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影视业、传媒业、出版业、培训教育业及文化旅游业等文化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之上,各种新的业态不断出现,各种所有制的、规模各有大小的文化企业犹如雨后春笋涌现。 

  文章称,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文化产业是很落后的。文化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从国民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据相关资料,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5%;日本文化产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已经超过其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视听产品的出口额在国际上占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经占据总消费额的30%以上。 

  中国文化市场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关键还在于供给不足。中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不发达,固然与对文化产业错误观念有关,但更多的是与中国对文化市场管理的陈旧方式方法有关。 

  30年前,著名的表演艺术大师赵丹临终前说:“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这个问题今天仍然存在。现实生活中,凡管得宽泛的管得原则的,那个行业就相对繁荣些,越是管得严管得具体,那个行业便缺乏活力。网络、音像、艺术品经营、培训、文化旅游比娱乐、演出、影视业发达,而娱乐、演出、影视业要比传媒、出版发达,就是同是纸质媒体,出版比新闻繁荣,而杂志比报纸更具活力。对于一般的行政部门,常常被人指责“不作为”,可这种“不作为”的态度在文化行政部门有时就异化为“多作为”、“乱作为”。一事当头,这些行政部门先发个“不准”的通知,如果上级“准”了,那么他们就算白发但也没错,如果“不准”那他们就对了,横竖都不错,无须承担责任。 

  文章认为,对于文化产业,国家当然要振兴、要扶持,要促进某些文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可是最要紧的还是“放松”。如果只有振兴、扶持、帮助一些文化集团做大,而无陈旧的管理模式的转变,那么就算领导再强势,短暂的文化企业集团搞得看似再红火,真正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依然没有建设起来。 

  文章最后说,文化市场、文化产业需要管理,但这样的管理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有个标准、章程。本着其他领域里改革的成功经验,建设一个法治化的制度环境——即凡是没有规定不准的,都是准许的、可行的——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也是指日可待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