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危机之下的结构调整与政策路径选择 | |
http://www.CRNTT.com 2009-08-17 10:46:36 |
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很清楚,国内建筑用钢上升很快,但钢材价格并没有涨很多。这有三个原因:第一,国际市场上钢和铁矿砂不紧缺;第二,远洋运输不紧缺;第三,港口吞吐能力有保障。而在2003年,远洋运输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以及国内港口吞吐能力都不够,货船要在港口排队,有的要排两星期才能轮到装卸货物,耗费非常大,铁路运输也跟不上。 明年一二季度,PPI在个别月份可能上升到5%以上,但贸易顺差规模很大,劳动力市场仍很宽松,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很强,我个人认为这不能叫经济过热,而只能叫输入性通胀压力,而且这个通胀压力是全球性、过渡性的,明年下半年自然会回落。所以,在当前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防止政策摇摆,把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维护好。 未来最大的风险是资产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现在已经显露,但是未必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采取两方面的针对性措施:一是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增强金融体系对房地产泡沫的防护能力,如提高房地产贷款风险的权重,提高银行的风险拨备水平、资本充足率和首付比率等。二是在房地产市场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增加土地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等。 房地产泡沫化对金融体系形成潜在的风险,关键在于杠杆。如果首付比例是80%,那么即使泡沫破裂也没有太大关系,就像股市,没有杠杆,虽然2008年下跌了70%,但对金融、政治乃至社会稳定的影响都很小;而房地产市场有杠杆,所以防护垫要做得很厚。 房地产价格上升,人们买不起房子,会给政治造成很多压力。在这个层面上,针对性的措施是增加土地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别墅卖到天价,政府可以不理会,但在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方面,政府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中央政府对此一直很重视,现实问题是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因为商品房供应利益很大,保障房供应利益则不明显。如果一个地区搞经济适用房,周围的物业价值就会降下来,地方政府的利益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另一个问题是,保障房供应在分配环节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真正起到保障的作用。保障房的质量、基础设施配套也有很多问题。如何提升地方政府在保障房供应上的积极性,我想恐怕需要在利益分配上做一些调整。 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没有调整的必要,明年则可考虑逐步向中性化(即去刺激化)的方向调整。2009年政府的财政货币刺激稳定了经济,目的在于弥补私人部门需求的下滑,为经济调整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2010年房地产投资会起来、出口也会低位增长,并带动相关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从维护财政和金融体系稳定的角度来讲,货币、财政政策可以逐步正常化,这样才有足够的资金应对未来的问题。再往后是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调整,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经济结构调整比较顺利,消费起来了,产业结构优化了,即使房地产市场慢慢落下去,整体经济也会逐步过渡到下一个上升周期。 去年年底和今年一季度,在经济急速恶化的情况下,私人不愿意投资,所以不存在公共投资挤出私人部门投资的问题。但待经济企稳回升,私人投资慢慢起来,货币政策收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出私人投资。在货币政策中性化的背景下,这难以避免,挤出的程度取决于经济的热度,如果经济严重过热,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我个人倾向认为,经济很快过热的风险还不太大,不需要太担心。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