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中国对外援助量力而行良性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09-10-08 00:43:41  


 
  在提供大量外援的同时,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对外援助实际运行当中随意性很大,领导人可以未经论证而随意加码,数额庞大,往往超出设计很多,在不少年份对外援助额度远远超出国民经济承受能力。近30年时间里,中国很多时期处于困难甚至极端困难的阶段,超出国力的对外援助影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和中国人民自身生活水平的改善,甚至因为国内粮食不足、优先购粮外援而影响了对国内灾民的救急,以至于造成更大范围的民众付出生命的最沉重代价。在执行对外援助项目过程中,许多人为祖国和受援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事实表明,过度的对外援助是不可持续的。

  新时期对外援助日趋务实,追求互利双赢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应当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所谓热心过度,具体来说是对阿尔巴尼亚、越南给得太多了,使他们躺在我们身上过日子。……在援助问题上,随着我们经济发展,方针要坚持,基本上援助的原则还是那个八条,具体办法要修改,真正使受援国得到益处。”

  1983年初,国务院总理访问非洲国家时宣布“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援外工作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改革创新,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有效做法,使有限的援外资金发挥更大作用。总体看,对外援助工作在1978年以后出现了新特点和局面:依据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地安排外援支出,扩大了受援面。1980—1981年,外援支出仅占我财政支出的0.6%。提高了成套设备中智力、技术支援的比重,建成了一些影响较好的大型项目,增加了受援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1996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非洲总部发表演讲时郑重宣布了与非洲国家合作的五点原则:真诚友好,彼此成为可信赖的全天候朋友;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互惠互利,谋求共同发展;加强磋商,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面向未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援外工作。近一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和对外交往能力的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援外未来发展方向、援外战略性任务等大政方针亲自部署、亲自决策,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在2006年11月份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宣布对非八项经贸举措: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