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哥本哈根会议 台湾如何因应 | |
http://www.CRNTT.com 2010-01-03 11:11:43 |
一、会议缘由 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届满,但对抗气候暖化的努力仍需要持续加强,为了接续下一轮的减排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在2007年峇里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国大会(COP13)同意在2009年12月7—18日举行“哥本哈根会议”(COP15),以决定2012年至2017年全球的减排协议。本文先探讨会前气氛、问题点、争辩点,其次分析会议结果,最终论述对台湾的影响及因应作法。 二、会前气氛 会前各大碳排放国如中、美、印陆续提出减碳目标表示诚意,欧盟与G77对于中、美所释出的善意皆表欢迎,环保人士亦十分关注会议发展,会议重点在通过一个具法律效力的文件,而非政治性文件,仅进行宣示性的表态。会议前气氛高潮迭起,直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放弃原订行程,改为专程出席最关键的领袖会议,让各界看到了成功的曙光,鼓舞全球士气。最终与会领袖有119人,各国家地区代表有193人,参与人士高达29600人,如此庞大阵仗号称二战以来之最也为丹麦带来可观的观光收入,但代价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与会议目的“减排”背道而驰。 三、主要问题点 1.具体减量承诺:虽然各国皆提出减量目标,但其中各有各的盘算,大玩数字游戏。其中设定以总量减排者,基准年又有1990年或2005年之别,像欧盟以1990年为准,美国则以2005年为准,以美国所提出2020年将减量17%,若以1990年换算实际上只减4%。中国大陆与印度则是以碳密集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GDP的比值)采取自愿减排措施,中国大陆提出2020年前将减少40~45%,若以现在中国大陆GDP成长速度看来,碳排放量未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巴西则提出到2020年在基本情境(BAU)下减少20%,即以不做任何改变继续发展的情境下为标准,届时碳排仍会增加。 2.缓和与调适基金:目标是筹措资金来协助开发中国大陆家转型成低碳经济,支援对抗气候变迁的影响,但需投入多少资金?哪些国家该出资?资金该如何分配?欧盟初步估计2020年前每年至少需要1000亿欧元,美国在会前尚未承诺明确金额。 四、争辩点 1.可查验的透明化机制:中国大陆在接受监督与透明化两个问题上采取不妥协的态度,拒绝国际监测机制查证,仅自行监测排放成效,宣称减碳是对自己及全人类负责,不与其他国家目标挂勾,强力维护国家自主性。 2.会议第二天传出由英国、美国及丹麦主导的“丹麦草案”外泄,草案协议事项被认为与‘京都议定书’理念相左,且明显图利富国。草案方向不仅让已开发国家在谈判上拥有更大的主导权,更削弱联合国在气候变迁经费分配上的重要性。最令开发中国家不满的是,草案设定不公平的碳排额度,富国多出穷国近一倍;草案所拟定的减排目标与时程,富国明显不足,穷国却超过负担能力。 3.会议中欧盟承诺未来三年提拨72亿欧元(106亿美元)协助开发中国家对抗气候暖化,但由开发中国家组成的77国集团(G77)认为金额太少不如预期,深感失望,且未解决长期的筹资机制问题。有国家提出资金可由世界银行统筹分配,但困难之处在该组织并非隶属于联合国,公平性及安全性受到质疑。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