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胡锦涛中亚行 效果显着

http://www.CRNTT.com   2010-01-08 15:45:40  


    
           (三)中共运用“上合组织”加深中亚合作 

  为了达成“中国崛起”的目标,亦即现阶段以经济持续稳定成长的目标,中共外交亦为此总体目标服务,积极拓展与全球产油国之间的往来,高阶领导人亦常出访能源丰富的国家,胡锦涛中亚行再度证实此政策。 

  胡锦涛此行所参与通气仪式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全长七千公里,从土库曼经过乌兹别克及哈萨克,进入中国新疆地区。该管道系中亚地区天然气输往中国的首条主要出口管道,该管道初期仅有土库曼向中国出口天然气,未来乌兹别克及哈萨克将加入供气行列。 

  尽管俄国在2007年中亚能源领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中共利用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的合作计划,再辅以中共与中亚各国的双边关系,给予各国经济援助。尤其对于拥有能源的国家,更是极力加强双边经济合作及投资贸易。俄国自身亦是上合组织的一员,无法公然阻止中共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况且,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俄国受创甚深,其不得不改变对中共在中亚所扮演角色的看法。俄国领导人自上述危机后的一系列发言与俄国过去的政策明显不同。过去俄国极力避免中共经济势力侵入中亚,此系避免俄国势力在中亚地区与中共展开竞争,甚至对抗。俄国菁英以不安的心情看待中国在中亚的收获,俄国媒体更是持续报导中共在中亚的斩获。俄国副外长鲁巴可夫(Sergei Rybakov)称赞中共在中亚投资很透明,鲁氏的谈话透露俄国政策重要的转变,及对中共的让步。 

  中共在与前苏联地区能源合作方面,其实首先是欲与俄国展开合作。经过上世纪九○年代的磋商,在本世纪初原本即将达成协议。不料日本亦提出与俄国开展能源合作的对案,由于日本所提出的合作条件较优渥,曾引发俄国国内的激烈讨论。最后,俄国提出综合中日两案优点的最终方案,与中共合作的方案优先推动。但该时期却面临国际油价逐步攀高,中俄双方对供油价格产生歧见。直至去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后,俄国开始认真面对此问题。2009年4月下旬中共正式与俄国国营石油公司及国营管道公司签署协议,中方贷款250亿美元给上述两公司以交换远东地区输油管道由俄国Skovorodino(黑龙江岸俄国城市)直抵中国大庆。这项交易就商业而言对中共并非有利。中共方面或许在原油购价上有所迟疑,但此次交易让中共获得在俄国远东地区地缘战略上的利益。 

  中俄双方在原油供应问题解决后,双方开始认真推动天然气合作计划。2007年3月俄国方面表示,俄罗斯准备向中共每年供应约300亿立方公尺的天然气。俄国方面计划修建两条通往中共的天然气管道,2011年起向中共出口天然气。西线管道将运送西伯利亚开采的天然气,由俄罗斯联邦的阿尔泰共和国出境,进入中国新疆,最终与中共西气东输管道连接。东线管道则将萨哈林(库页岛)开采的天然气,经俄国远东地区输送到中国东北。但相对于俄国较不积极的态度,中共由于国内需求孔急,不得不积极寻求中亚国家的能源供应。 

  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能否不受制于能源瓶颈,关键是取决于中共能源战略多元化的实现。而中共能源战略多元化对外而言,主要就是实现中国大陆能源进口结构的调整。中亚国家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与中共邻近且近来双边关系日臻友好。此外,中共能源安全的确保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保证国外能源占有量和供应量、能源来源多元化、能源输送的安全性。中共的陆上邻国中亚国家哈萨克及经由输气管道由哈萨克进入中国大陆的土库曼和乌兹别克两国可满足以上诸条件,能源来源可分散至其他地区,尤其是中东国家的石油依赖程度。特别是最后一项“能源输送安全性”更是除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外,全球其他地区所无法提供的优势条件。中共和中亚国家不仅加强经济及能源方面的合作,更可藉由上海合作组织将该区域内国家在此框架内发展各种合作,不断扩大深化彼此政经关系,积极促进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内的政治稳定及社会安全。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