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胶囊公寓,这个郁闷的舞台

http://www.CRNTT.com   2010-04-30 13:35:30  


建造胶囊公寓的黄日新。被媒体塑造出“不为挣钱,一心想着他心疼的那些孩子们”的急公好义形象。
 
造“胶囊”的老人

  孟小来感激一个叫黄日新的老人,是黄的产品——胶囊公寓引来了媒体围观,孟小来才有了实践他的“计划”的机会。

  所谓胶囊公寓,就是一种微型出租房,铁皮结构,状如胶囊,大小不足两平方米,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桌子。“房子姚明也可以睡。怎么睡呢?他可以从门这边开始睡,就把脚伸到电脑桌里面去了。”黄日新说。

  2008年初,黄日新上网看新闻,知道了日本有种胶囊公寓的新奇玩意儿,觉得自己也可以捣鼓一个出来。他说,虽然老了,但还是要创业,要给子孙留下一笔财产,“毕竟他们都不富裕。”

  退休前,黄日新是高级工程师,搞了一辈子火力发电站的动力装置设计,他说,发明几个小“胶囊”,不过是“拿了把杀牛的大刀宰了只小鸡而已。”设计、绘图、申请专利、采购材料、指导民工焊接、拼装,第一代产品在2008年春夏之交就开发出来了。现在摆放在六郎庄村的是第二代,两年来,黄日新投入了近四万元。

  老人曾经租了场地展示他的产品,“不为出租,为的是批量生产。”但是,一直无人问津。他为此抓狂了许久。有人怂恿他在报纸上登广告,他登不起;有人让他竖大牌子,他尝试了下;有人推荐电子商务,为此他花去2800块,在阿里巴巴搞了个“诚信通”。可是从来没有厂商找他合作,产品更是一套也没卖出,而他先期成立的皮包公司“北京泓贵蚁族工程技术中心”,尽管竖起了显眼的广告牌,也是没人过问。

  黄日新捋了下稀疏的头发,感叹说,宣传要有头脑,办报要有眼光,北京青年报“办报真是有头脑”。

  黄的转机,正来自于他向该报一次成功的自我推销。

  2010年3月26日,最新产品在六郎庄组装起来后,黄日新给北京青年报写了一封邮件。信文中他说,他发明的蚁族旅社,优于日本胶囊公寓,能在车站、旅馆用。

  3月28日,北青报发出第一篇图文报道,改蚁族旅社为胶囊公寓,并与弱势群体挂上了钩,引用黄日新自己的说法:“设计建造这些公寓不为赚钱,只为找出解决毕业生过渡性住房的办法。”

  京城楼贵,居大不易。北京市统计局说,3月份,北京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去年上涨12.3%,比2月份提高1.6%。四环内期房均价超过3万元/平米。在这一背景下,“蚁族”、“蜗居”等说法正在催化社会焦虑情绪的发酵,“胶囊公寓”的出现,立即击中社会神经。媒体、公众、网友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在媒体报道中,黄日新也被塑造出“不为挣钱,一心想着他心疼的那些孩子们”的急公好义形象。

  现在在黄日新位于石景山区八角中里的住宅里,一部手机,一部座机,铃声此起彼伏,电话里他一遍又一遍地与各路记者重复着几乎相同的内容。“你问我烦不烦?我才不烦呢,就当做不花钱的广告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