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学家周汝昌 |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讯/今年92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又提出新说。他认为,“冤”在《红楼梦》里似乎若存若亡、迷离恍惚,出现的次数不少,地位也很突出,但似乎没有引起阅读者和研究者的很多注意。那么,“冤”在《红楼梦》里,究竟所指何在?是否能推测、假设出一些合理的情节内容来?《天津日报》今载“红楼冤梦 周汝昌解读红楼关键词”,内容如下:
我读《红楼梦》,有些问题至今还是似懂非懂,自己头脑里并未理清,所以讲起来也就不会让人感到清楚爽快;但又觉得,问题不妨摆出来让大家共同思索解决,这绝不是某个人的事情。
如今,我就要摆出这个“冤”字来。“冤”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引起阅读者和研究者的很多注意、讨论;换句话说,“冤”在《红楼梦》里似乎若存若亡、迷离恍惚,其实不然,它出现的次数不少,地位也很突出。例如:十二钗重要角色中之宝钗和副册中香菱的出场来由,都是因一个名叫冯渊的人所引起的。大家早都明白,冯渊就是“逢冤”的谐音字样(运用谐音字而使故事情节增加层次和趣味,是曹雪芹常用的艺术手法)。其次,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红楼梦》曲子第十四支收尾《飞鸟各投林》,其中有“……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散皆前定……”此又一例也。再往下看,到第八回宝钗首次从宝玉手中接过通灵宝玉来,细看上面的字迹,只见反面有三行篆字,第一行是:一除邪祟;第二行是:二疗冤疾;第三行是,三知祸福。此又一例也。接下去到第二十五回,宝玉被马道婆的邪术所害,几乎丧了性命,幸得一个僧人来救治。这僧人把通灵宝玉要来托在掌中说:“……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至此,书文不过才至二十来回,这个“冤”字就已然出现了这么多次,请问:这能不引人注意其中的内涵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