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郑永年: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0-05-14 08:06:51  


 
  和“捧杀派”相对的是“‘中国模式’威胁派”。“威胁派”不仅看到了“中国模式”的存在,更看到了“中国模式”对西方的长远影响。这些人看到中国经过了数十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时发现中国的发展并没有根据西方的逻辑,向西方人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相反,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而这个模式已经颇具竞争力。他们相信,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模式”已经对西方模式构成了很大的压力。“威胁派”中的一些人,更是把“中国模式”提高到价值论的高度,认为“中国模式”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和西方不同的价值,不仅对西方价值构成竞争,且说不定会取代西方价值。

中国内部也观点歧异

  和“捧杀派”与“威胁派”不同,西方很多人并不承认“中国模式”的存在,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中国模式’不定论”。这些人大多看到中国的发展所包含的种种问题和制约因素,不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可以称之为“模式”的东西,也不相信中国的发展模式可以持续。他们中间,有一些是比较了解中国发展的,能够从比较深的层次来看待中国问题。他们看到了中国体制内部的种种弊端,评估着中国会不会解体甚至崩溃。但是,也有一些人则是在意识形态上敌视中国,他们希望中国解体和崩溃。在这些人看来,中国根本不配产生一个模式。

  有趣的是,与西方相对,在中国内部,对“中国模式”也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大赞“中国模式”的,认为不仅存在着一个“中国模式”,并且这个模式较之西方模式优越。人们可以称之为“中国模式”的“左派话语”。左派并不讳言他们“确立”“中国模式”,是要和西方争取国际话语权。左派里面很复杂,有的从毛泽东思想那里寻找“中国模式”的起源,有的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那里寻找“中国模式”的理论根据,也有从比较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概括地说,尽管左派对“中国模式”作了很多经验性的研究,但对“中国模式”的评介过于意识形态化。当从特定的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时,客观性就少了,他们有关“中国模式”的话语也就流失了接受度。

  与左派相对,亲西方的自由派则不承认存在着“中国模式”。对自由派来说,或许根本就不需要“中国模式”,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否成功,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发展出西方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在现有体制不改变的情况下,“中国模式”从何谈起?自由派因此往往是以西方为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如果中国是桔子,西方是苹果的话,在自由派看来,桔子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把自身改造为苹果。在桔子没有变成苹果的时候,桔子本身就什么也不是。

  第三种观点可以称之为“‘中国模式’未定论”。他们的出发点当然和西方不同。这种观点大多盛行于官方学者和官员中间。他们认为,中国还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现在提“中国模式”还是过早。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则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秉承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相信中国自己不宜宣扬“中国模式”,担心会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

  理性而言,“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就像是盖房子,房子盖好了肯定有个模式。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和评介这所房子?这里既可以用比较科学和客观的方法,来研究有关这所房子的诸多问题:这所房子是怎样的?如何盖成的?为什么会盖成这样而不是那样?这所房子是否根基牢固?如何改进?等等。但也可以用“审美”的角度来看待这所房子。如果是后者,那么政治化和道德化等倾向性就变得不可避免。很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待“中国模式”问题大多是从“审美”的角度进行的。对客观存在的“中国模式”没有什么认识,对其“审美”的评论倒是不计其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