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压倒明王朝的最后稻草

http://www.CRNTT.com   2010-07-17 08:50:00  


 
  4 从权力之争至国家崩坏

  明末史料,无论官史还是野史笔记,十之八九,出自东林一脉,因此一旦事涉东林党,则多有文过饰非之迹,甚至于颠倒黑白、造谣污蔑,即使如黄宗羲这样赫赫有名的大宗师也不能脱出这一窠臼,从万历到天启时发生的一系列“京察”事件,亦是如此。

  明代官吏的大计——也就是官吏的考察,有所谓“京察”和“外察”,这在万历之前是极为严肃的事,但无论清官、冗官、贪官,却都莫不视被核察点名批评为终身洗之不去的人格及政治污点,所以人人凛然,廉耻之心常在,因此它既是一种他律,也让官员们因此而自律。

  然而从“癸已京察”起,到“辛亥京察”和“丁已京察”之后,在大计中被点名弹劾者,几乎人人都知道是因党争而致,与被弹劾及被计官吏的品格和政绩几乎再无什么关系,所以实际上京察和外察已全然失去了正常的评判标准职能,彻底沦为了一件党争工具,甚至可说是成了党争的代名词,士大夫官僚们也因此彻底失去了对大计的那份尊崇,再也不把大计当一回事,其凛然及廉耻之心自然也荡然无存,致使吏风日坏。正是一系列“京察”事件彻底败坏了弘、正、嘉、隆数朝间士大夫廉耻自重的风气,败坏了这种由他律进而使官员自律的环境,进而导致整个国家机器在内耗中崩坏。

  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如大干旱、农民起义、任用阉宦甚至崇祯末京师瘟疫横行乃至当时正处于小冰川气候等等,也被列为明亡的原因。但上述的明官吏和士人们起自明中期的种种思想及意识形态上的转变,却是明亡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