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广西“贫民区”的无政府生存

http://www.CRNTT.com   2010-06-24 06:39:16  


 
小山村的20户废墟

  乡情亲情,还能撑得了几代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开 | 广西来宾报道

  梁耀忠已经有些认不出自己的村主任。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七洞镇下棉村村主任韦家丰,这位64岁的干瘦老人说,自己从来没有这样寂寞过:现在村主任的任务就是在乡里开会之后,把会议精神和文件传达给村民。

  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村主任的担子确实轻多了:不需要催粮款,也不需要那么“狠”地抓计划生育。

  而他和他的村民们看起来越来越远了。

20户废墟

  24年前,当梁耀忠一家从下棉村搬走的时候,韦家丰并没有远送。梁耀忠一家把能卖掉的东西全都清理掉,直至把祖房的瓦片都装到了买家的拖拉机上。然后一家人头也不回地走远了。这样的背影韦家丰看过很多。

  梁耀忠的父亲是下棉村第一批外出打工者,走得毅然决然。直到2004年去世,他也没有回到过下棉村,死后更没有埋进风景秀丽的故土。

  梁耀忠说自己一家离开下棉村是“被逼无奈”。改革开放之后,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一家8口人只分了3亩水田。

  “虽然那时农村已经实行了‘多种经济’,有了养殖户,也有人去开了荒地,但要靠他们家两个人养活6个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韦家丰说。他很理解梁耀忠父亲的举动。过去大包干的时候,孩子多的困难人家还可以吃村里的大锅饭,“一承包到户,村里就管不了他们了。”

  梁耀忠家的老房子就在韦家丰家前面。不过,如今这个院落早已是一片废墟,整个老宅只剩下一面堂屋的后墙。“凄凉得很。”站在那片废墟上,梁耀忠对本刊记者说。

  在下棉村,像梁耀忠家这样的“废墟”大约有20户。他们的主人大多是下棉村第一批外出打工者,现在都在来宾、柳州等地类似凌窝的地方生活,处境也大致相仿。

  梁耀忠说,当时他们一家外出谋生是“响应国家号召”,“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是那个时候经常说的吗?”

  这一批20多户鲜有远赴广东沿海的。他们选择了就近的来宾县城,至多到柳州市。走得不远,但却拖家带口一起出来,走得彻底。

  “我爸帮人烧石灰,挣点苦力钱,我妈做点粮食买卖,做得很小。”梁耀忠回忆说,从他记事开始,他们一家就在苦苦挣扎。无论是在下棉村,还是在凌窝。

  与那些背井离乡到广东、江浙打工的农民相比,梁耀忠家虽然没有两地分居的痛苦,但仍然远离那些现代化的工业城市。父辈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到了下一代也没有任何改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