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那些无奈“织毛衣”的年轻人

http://www.CRNTT.com   2010-06-29 09:01:06  


“毛衣哥”的出现雷翻了现场观众和评委。(视频截图)
 
  真正的感伤就是这样,眼泪在眼中打转,脸上却要硬带着微笑,甚至得用一点粗口,来保持自己早已不在的尊严。我想这种体会,可能是很多在网上发言的网民的共同体会。当他们无法用常识话语来讲述和讨论社会和个人所遭遇的极端处境时,只能用这种怪异的密码般的语言,来寻找能引起共鸣的心灵。当人们在用着这个热词,或哼唱这首曲调单纯的歌曲时,内心却在申张自己应有的权利。

  网络唤醒了很多民众对政治参与的热情,我们从很多网络热点事件背后,都能看到这股来势汹涌的力量。然而当“删帖”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话语似乎都触犯了某种禁忌,一些本来可能得到广泛交流、讨论的事件,都被无声无息地禁止了。很多年轻人带有原创性的思想和观念,本来能激起更大的头脑风暴,也总被无端地浇灭。我想,人们是能理解这些忧伤而年轻的心灵的,他们满腔的热情和爱意,换来的却是不理解和怀疑。那些权力者并没有想到,这对年轻人来说就如浇头的凉水,拿走的不仅是他们的表达权,其实也拿走了他们对知识和意见的选择权。

  《织毛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了年轻网民们一款变调的心曲,那心曲也是一种爱情,就像攥在手中的沙子,你攥得越紧,它流失得越快。于是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也慢慢地变成网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习惯心态。这种看似无聊搞怪的声音,远比那些正统声音更深入人心,因为它传递的那种无奈,对于清醒的心灵来说,好像一场总被伤害的爱情。

  在这一场场网络热词风暴过后,有一些年轻人会因此变得成熟,但也会有一些年轻的心灵会因此陷入沉沦。他们除了创造一个个诡异的热词,来申诉自己对表达自由的渴望外,又能做什么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