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当信仰成为富人的“另类时尚”……

http://www.CRNTT.com   2010-08-25 11:44:51  


图为“妈祖旦”庆祝活动现场。妈祖被奉为保护航海者的神明,然而妈祖崇拜的身份其实是“文化遗产”而非宗教活动。
  中评社北京8月25日讯/半月以来,轰轰烈烈的“李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关于信仰的讨论。至今,随着警方的介入,“李一事件”的性质已发生变化,但更耐人寻味的讨论,依然萦绕在“李一”这一符号背后的那些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身上:这些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比一般人富裕的“富人”,为什么都热衷这样或那样的“信仰”?这里,我们试图从社会对“信仰”的态度、以及“信仰”所扮演的角色,近距离考察这个问题。
 
“功利化”信仰的兴盛 
 
  2/3中国信教者信奉佛教、道教及其他民间神明 
 
  对于什么样的人更热衷信仰或宗教活动,目前还未得到比较有说服力的实证。但从数据分析中看到的一个趋势是,中国人也许比过去更重视信仰了。据官方年初公布数据,中国信教者约有1亿人。若按民间统计数据估计,这个数字可能更大(虽然,“宗教信仰”如何定义,也许本身就是个模糊的事情)。 
 
  据2006年中国的一项宗教信仰调查,高达31 .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其中,2/3受访者称自己信奉佛教、道教或龙王、财神爷等其他民间神明。与此同时,财富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浙江温州,人们越来越多地遇到所谓的“老板基督徒”和“基督徒创业者”,这些“信徒”出钱修建教堂、建教会和传播信仰。(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7月18日报道) 
 
  “报”成为信仰的核心,“信神”是以虔诚换得“善报” 
 
  专注于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提出了所谓的“关系—信仰”模式。他在文章中提出,中国人相信天帝、天命,遵守着“有还有报的互惠原则”:中国人信仰宗教有一个深植的传统,即是相信因果报应、相信人际关系与神人关系之间的彼此对应,如“天道福善祸淫”、“上天孚佑下民”的说法。 
 
  李向平指出,正是相信“报”,不仅使社会互动具有关系取向,即使是宗教行动也同样具有了这种关系取向。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被用之于处理“神人关系”,进而构建了中国人的“现世的理性主义”(worldly rationalism)。正是基于“报”这一观念,很多人的宗教行动和宗教心理,就不可避免地带上关系主义和功利主义取向,对效用的关注远,也超过对信仰的内容本身的关注。沿海商人热爱宗教形式的活动,其中不少确是报有“以虔诚换善报”的想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