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http://www.CRNTT.com   2010-10-01 09:20:08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建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面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最近在讨论中国今后发展的问题上,一些人认为中国社会内部面临的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未来十年,GDP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应是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性改革。我认为这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混淆了。中国经济总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却排在100名左右,现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期。只有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下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就改革的重点来说,过去重经济、轻社会,今后应着重推动政治行政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改革,逐步解决贪污腐败和贫富不均等问题。 

           第二、坚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所有制问题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一切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命脉,必须由国家掌握和控制。这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中国生产力是多层次结构,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总的是水平不高,因此要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提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既有国有、集体所有,也有民营,包括个体户、私营经济、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这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是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防止市场经济的周期性起落,或者经济部门之间的过热或放缓的不协调发展。由于国家掌握了重要的经济命脉,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宏观调控更有成效,保证了多年来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最近几年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宣告了西方的鼓吹私有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破产。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预以解救危机,避免更多金融机构倒闭、破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