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援助非洲:花钱未必讨好

http://www.CRNTT.com   2010-10-25 10:12:40  


“中国特色的援助”也许并不如想像中受欢迎
  中评社北京10月25日讯/近日,一起发生在非洲赞比亚的事故,让中非关系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众所周知,自万隆会议以来,凭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共同经历以及政策需要,中国对非洲各国的援助和支持从未中断,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的种种不切实际,却让代价不菲的援助打下不少折扣。

  ★不切实际的援助项目

  通常情况下,中国与非洲国家达成援助协议后,具体将由不同政府部门履行对非承诺(包括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农业等项目等)。但由于缺乏实际调研评估,这些援助往往与受援国政府的农业或工业发展战略无法适应,而且可持续性较差。

  坦赞铁路贸然上马,运力不足三分之一

  曾经象征中非伟大友谊的坦赞铁路自1975年试运营以来,运力长期过剩。到20世纪末,这条设计运量达200万吨的铁路每年运量只有60万至70万吨。随着非洲民族国家纷纷独立,种族隔离状况解除,赞比亚南部经济封锁也不复存在,坦赞铁路日益冷清,坦赞铁路实际上已经走到破产边缘,有关该铁路的美好记忆也已从普通民众的脑海中褪去。

  缺乏环境评估,中垦友谊农场不适合水肥农业

  1998-1999年间,中国农垦集团在赞比亚兴建占地2600公顷的中垦友谊农场,在未经过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匆匆投入70多万美元开荒,此后花费巨资从国内购买的农垦设备却无法适应当地酸性土壤,设备使用效率一降再降。结果,花大力气和大量资金开垦出来的土壤不适合水肥农业,致使农场的生产陷于困境。

  ★援助工程并未创造实质性就业机会

  由于对非洲当地实际情况认识不足,援建项目通常最终大多依靠非洲本国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这些项目或与非洲当地工人或行业缺乏联系,或谈不上造福于当地的工人或行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