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开明国语课本》火爆的背后

http://www.CRNTT.com   2010-12-12 09:31:46  


资料图片:著名画家昔日在上海合影。左起:张乐平、颜文梁、唐云、丰子恺、林风眠、张充仁。
 
  2005年1月,三套老课本作为“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系列图书,重印面世。几年间,课本的销售一直不温不火,到2008年,销售突然呈现上扬的趋势,其中《开明国语课本》卖到脱销。“那以后我们观望了一阵,因为要加印的话要达到一定的批量。从前两个月开始,询问、订购、邮购,甚至上门要买这本书的人越来越多。到了近一个月,持续火爆,团体和个人询问、订购的频率越来越高,书店订购也非常踊跃。订购电话远到新疆、东北都有,长三角最多。在淘宝网上这几天也卖出了几千册,而且是溢价再卖,当当网上也早就断货了,于是我们决定加印。”王明海告诉记者。

  第一批加印了5000册,被一抢而空。“我们又印了8000册,现在也没了。第三批,我们根据市场需要再印一万册。我们还是想尽可能保守一点,不会像运作畅销书那样漫天铺货。”赵炬说。

初秋美人蕉开得正盛

  “生了几天病,费了母亲不少精神。她看护着我一刻不离,直到我好了她才安心。同学来看我,赠我好花,他们的情意多少殷勤。我真说不尽,怎样感激同学和母亲!”这是《开明国语课本》中一篇课文的内容:一个名叫钟良的同学病好后,新作了上面这首诗歌。先生看了他的诗歌,对他说:“这是你的真经验,做得不坏,抄上学校新闻去吧。”

  在这套书再版的序中,叶圣陶先生的儿子叶至善写道:“父亲写的课本,尤其是歌谣,有些我还能背诵;丰先生绘的插图,我还能记得一些轮廓。初小第一册第一课只两行:一行是‘先生早!’,孩子们的口吻;一行是‘小朋友早!’,老师的口吻。……把这两句放在第一册开头,似乎还有些讲究。开学那天,初小一年级生是头一回跨进学校,觉得什么都既新鲜又陌生。见着老师,他们上前去鞠了躬,问了好;老师微笑着欢迎他们。等到上国语课,老师发下课本,他们翻开一看,方才那温馨的一刹那原来已经写上课本了,还有像快照似的插图哩。插图上画着校园的一角,叶绿花红的美人蕉开得正盛,正是初秋的时节。教课的老师如果善于启发,定能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的快活,逐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这样的课本是对传统的一种接续,弥补了现在语文课本的一些缺失。孩子们对其中的内容觉得很亲切,也很有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礼貌、亲情、友爱、感恩等等做人的道理,学到如何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大人和小孩的关系、个人和群体的关系等等。”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退休语文教师雷晓幻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07年,这套老课本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小学、上海师大第一附属小学作为课外读本,让三、四年级的小学生阅读。“试验下来效果很好,孩子们读了以后确实有明显的改变。到现在还会有学生找到我,来谈当时阅读的愉快体验。”雷晓幻说。

  “开蒙教育就是教一些简单的、普遍的基本价值,做人的基本道理,比如礼貌、善良、正直,言谈举止都合乎规范等等。这些东西近几十年来被破坏了,大家希望恢复它,也在思考如何从小孩开始,重新塑造中国人的人格形象,包括知识、教养、价值、人格的修养,教育就是干这个事情的。而民国时期的人已经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做过这样的事情了。”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张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开明国语课本》的突然火爆,在张闳看来,是因为民国时期的教材具有现代感,同时又跟传统的东西相关联,是比较合适的传递一些基本价值的载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