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村长之死”事件调查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11:15:28 |
链接:“乐清命案”中有没有火药桶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范正伟 2010年12月29日08:18 围观可以改变个体命运,但政府公信力的打造,却不能指望围观。如果总是迫于舆论压力,或者因为上级批示,才去澄清,才去解决,那么,个案的正义或许可以得到实现,但那些消失在媒体视线之外的悲剧、隐忍于普罗大众之中的委屈,最终可能制造更大的火药桶。 习惯性质疑,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但凡出现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公众总是本能地猜想其中的猫腻。 近日发生的乐清命案也不例外。12月25日,54岁的浙江乐清寨桥村前村委会主任钱云会被一辆大型工程车轧断脖颈,身首异处。案发后,对当地有关部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定性,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表示不相信,“故意碾死”“人为谋害”的申告质疑更是充斥网络。 在上级领导的直接关注下,本案已由温州市公安局直接介入调查处理,并按刑事命案和交通事故两套程序分别展开调查、侦查。我们愿意相信这样的调查能最终还原事情真相、抚平公众质疑。 因为此前许多类似事件,往往都是靠“领导批示”,最后才被重视处理。而更让人焦虑的还有,在乐清命案中,那种信任瓦解,那些“有罪推定”,究竟会引来怎样的治理难题?这显然比惨不忍睹的车祸更为可怕。 这种天然的“有罪推定”,源于太多的不幸言中。在近年来的华南虎照事件、经适房摇号事件、钓鱼执法等事件中,有关部门先紧急辟谣、后被迫认错,不断培养着人们的质疑习惯。而在钱云会上访的拆迁征地领域,也有太多的悲剧事件揭示资本和权力的瓜田李下,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与民争利。因此对乐清命案,人们自然有理由猜想其中的相同基因,并不可避免地戴上了有色眼镜。 更何况,在乐清命案中给眼镜涂上颜色的,也正是当地有关部门。对于一起有着众多疑点的案件,接到报警的有关部门,下车伊始就将先期在场的群众定性为“不明真相”;面对众多质疑,有关部门匆匆给出“交通事故”的结论,将质疑者斥之为“别有用心”——这些情节,是那样的熟悉。更熟悉的情节还有:村民因“涉嫌寻衅滋事”被拘留、死者弟弟和弟媳妇被警方带走、案发路口监控设备“只能拍摄没有储存功能”、多位村民反映“全村电话都给控制了”等。如此多的异常和巧合,怎么不让人浮想联翩,怎么不怀疑有关部门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如今,针对乐清命案的彻查已经开始,惟愿此次调查、侦查公正透明,并能早日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指出,围观可以改变个体命运,但政府公信力的打造,却不能指望围观。如果总是迫于舆论压力,或者因为上级批示,才去澄清,才去解决,那么,个案的正义或许可以得到实现,但那些消失在媒体视线之外的悲剧、隐忍于普罗大众之中的委屈,最终可能制造更大的火药桶。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