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 |
两岸关系中的“交往”与“仁” | |
http://www.CRNTT.com 2011-02-04 00:11:23 |
两岸是“对话”还是“独白”? 20世纪80年代,大陆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台湾依然坚持“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双方隔绝对峙。(注2)1986年5月因偶发事件引发“中华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在香港举行两航谈判。这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谈判。(注3)它的成功举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台湾当局长期营造的“恐共”心理,使台湾民众认识到,两岸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1987年底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近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对话开始进行。 1.李登辉时期:前期对话,后期独白 李登辉主政台湾初期,由于政局不稳,地位不巩固,他所推行的大陆政策总体上延续了蒋经国时代所确定的反共、反“台独”的基本立场和“革新保台,拒和偏安”的基本方针。1988年12月,李登辉首次提出必须面对“中国只有一个,但却无法有效在全国行使统治权的现实”。(注4)1989年4月,李登辉派“财政部长”郭婉容到北京参加亚银会议,打破两岸官员“不接触”的政策。198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人员首次赴台交流。这一时期,两岸交流处于单向交流状态,主要是台湾民众来大陆交流。1990年9月,两岸为解决遣返私自渡台人员问题签署“金门协议”,为其后两岸授权民间机构进行商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1年2月23日,台湾制订了《国家统一纲领》,3月9日,成立“海基会”,希望借此推动两岸对话,两岸交流进入双向交流的对话阶段。 1992年3月23日,两会协商正式开始,此后在北京、厦门、香港、台北举行多轮两岸对话。1992年10月28-30日,两会在香港举行商谈,集中讨论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1992年11月,两岸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为“汪辜会谈”及此后各种事务性协商谈判奠定了基础。1993年4月27-30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海协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双方就两会会务、两岸经济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三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会谈达成了四项协议。两岸在经济交流与合作、科技交流、文化交流、事务性商谈,以及两会联系与合作方面均取得具体成果,为推动两岸的对话创造了积极的气氛。但是,两岸之间的这种对话还是受到很大的局限,双方的一些原则性的分歧依然存在。1993年年底在APEC会议上,大陆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台湾回应“我们主张‘阶段性两个中国’”。此后,1994年千岛湖事件、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两岸关系在李登辉执政的后期出现几次波折,甚至跌入谷底。台湾当局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由混淆、否定演变为背弃,两会商谈被迫中断,两岸结束对话,走向独白。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