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新媒体态势下的美国大选 | |
http://www.CRNTT.com 2011-05-12 09:09:19 |
新媒体在民主选举中的主要作用是交流和动员。目前,数据收集、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已经成为这两个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的关键所在。 2008年,奥巴马通过他的个人竞选网站(barackobama.com)收集了1300万人的个人信息和邮件地址,这曾经是他在交流规模上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科技发展提供了超越他的可能。和2008年相比,如今的脸谱等社交网站已经不仅仅是个交流平台,还是一个记录了7亿人资料的“信息港”,更是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第三方可以在上面开发新的应用并和其现有的数据直接相连。 奥巴马在宣布参选以后,立即重新改版了他的个人网站。支持者一登录,便被要求提交其社交网站的账号,并询问是否能够读取其在社交网站上的档案信息,甚至索要在用户社交网页上发布消息的授权。这些举措的实质,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翔实完备的选民数据。 其他候选人当然也不甘落后,波伦帝和佩林(Palin)都在最近推出了自己的新网站,波伦帝甚至不惜重金,用送出纪念品的形式来鼓励选民把自己的账号和新媒体的账号挂钩相连,其目的都是为了扩展自己的数据容量,扩大未来和选民交流的规模。 和交流规模相比,交流的质量更为重要。大规模发送信息并不难,但只有挠到信息接受方痒处和痛处的信息才能引起真正的关注。这就要求发送方必须了解信息受众,而不是简单的“群发”。例如,堕胎问题一直是两党辩论的热点,奥巴马如果能在辩论之时,锁定35岁以下的女性进行交流,就可能形成稳定的观点联盟,造成声势。又比如,一谈到养老金问题,50岁以上的老人将成为第一目标群体。 除了性别、年龄之外,选民还可以按地域、种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其他维度来划分,这些维度,还可以交叉,交叉分析的维度越多,信息受众就能分得越细、瞄得越准,信息交流的效率也就越高。此外,除了数据的查询和细分,还可以通过数据模型预测不同选民的不同需要和行为模式,最终把个性化的视频和短信通过互联网或手机送达特定的群体。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