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经济“去房地产化”转入攻坚阶段 | |
http://www.CRNTT.com 2011-07-19 08:46:34 |
其一,体现出调控由量积累到质变的特征,通过聚焦限购这种富有针对性的调控加码措施,从一线城市由点到面扩展到二、三线城市,有助于最短时间内实现宏观调控的阶段目标。 其二,由单手调控趋向于双手协同转变。国务院这次常务会议明确了下一步楼市调控的基调,即一手抓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另一手抓保障房供应,双手协同,双管齐下,以促进房价逐步回归到合理水平。这种调控,必然产生双倍甚至多倍的效果。提高保障房供应,有助于增加有效供给,而且是低价格住房产品,自然会促使总体住房均价回落。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有助于减小需求弹性。去火抽薪,限制富裕阶层重复购买的虚增需求,进而限制进入房地产领域的流动性,势必导致资金链偏紧的地产商选择降价销售,从而微观上达到房价回归的目的。 应该承认,用非市场化的限购方式来减少和压缩需求,推动价格按照供求规律回归的做法,争议很大,广受舆论质疑。不过,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就有了政府干预的运行空间。限购令的出世,不仅是在主张居住的公平性,而且是在维护低收入群体住房的需求。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有居住的自由。不能因为有钱,就赋予过多居住的自由和选择;也不能因为没钱,就被剥夺最起码的居住保障;更不能仅仅采用货币金钱作为单一度量工具,来确定谁能拥有住房和拥有多少套住房。倘若在看似公平的市场化口号下,允许富豪们无限度地购买多套住房资源,并长期空置等待资产升值,以诱发社会风险的方式谋取不当利益,就不仅是对穷人安居资源的掠夺和占有,也是对社会公平性的最大挑战,是当今仅次于贪污腐败的社会不公,有必要抓住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通过制度建设予以解决。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