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张亚中:唤起共同记忆 寻找共同认同
--《百年中国》纪录片的呈现

http://www.CRNTT.com   2011-08-28 00:42:46  


 
  两岸从1949年开始分治,政治上的对峙自然需仰仗史观的零和教育支撑。因此,共产党与国民党对于对现代史的认识是不同的。1990年代民主化以后的台湾,由于国民党与民进党的政权之争,双方也分别对“中华民国与台湾”的关系进行不同历史诠释,以图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2008年起,两岸关系快速进展,关系的改善也促使两岸必须重新认识现代史。彼此在一些问题上开始有了交集,但是仍有不少的歧异,其中有的是历史记忆不同,有的是记忆的选择不同,也有因为对未来路线看法不一而刻意曲解历史。

  北京从传统互争生死的国共“内战史观”往“民族发展史观”调整。(请参考张亚中〈建立两岸共同体史观(二)〉,《中国评论》第157期,2011年1月,表3)台北方面却是往另一个方向变化。为了争取执政,1999年起民进党透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接受了“中华民国”暂时做为国号,算是结束了他们的激进台独诉求,但仍没有放弃属于“台独史观”的“被殖民论述”。经历了李扁十余年的去中国化教育与政治操弄,即使国民党的马英九在2008年上台,其史观也并没有调回到“国统纲领”时的“一个中国”为基础的“分治史观”观点,反而是逐渐往只谈“中华民国”,避谈“中国”的“偏安史观”滑动。(张亚中〈尔忧选举、我忧两岸:2012后有无两岸和平协定?〉,《中国评论》第163期,2011年7月)

  国、民两党所代表的“偏安史观”与“台独史观”,其共通点就是减少对1949年以前在大陆的历史关注,而着重1949年以后在台湾的政经社会发展。两党相异点在于,“台独史观”视1990年代以前国民党的统治多属负面,将历史简化为228事件对台湾造成的灾难,以及民进党为台湾民主的贡献。

  虽然随着两岸关系改善,在面对台湾时,北京已减少“内战史观”的表述,而将民族发展或复兴做为看待历史与未来的论述,但是由于两岸政治不改敌对,北京仍然没有处理如何面对“中华民国”政府的定位问题,因而也就难以用客观的态度来面对自辛亥革命以来,国民政府在各类历史事件中的作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