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重整社会失序不能限于教化精英 | |
http://www.CRNTT.com 2011-12-08 14:22:14 |
相关链接:精英败坏是社会失序之源 2011-12-06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秋风(北京学者) 三则与汽车相关的新闻: 11月26日,广东惠州市惠城区人大代表许茗雄酒后驾驶奔驰轿车,逆行撞翻一辆电动车,大骂伤者:“你这个穷人,还敢骑一辆破车来撞我!” 11月29日,成都,一名驾驶北京牌照别克轿车的男子与执勤交警发生争执,态度傲慢,并对交警喊,拦他车,是干交警干腻了。 12月4日,上海,一辆宝马轿车和一辆奔驰轿车在追逐中发生碰撞。事发后,两辆车上的人员互殴,奔驰车司机当场身亡。 这三则新闻中的汽车都不错,驾车人或是有钱的商人,或是有地位的人大代表,或是身份神秘之士,总之,从经济、政治结构角度看,他们算得上是精英。 然而,从文化角度看,这些精英都是泼皮流氓。当然,他们只算低等级的流氓型精英,高等级的流氓型精英动辄贪贿几亿,包养数十女人。笔者在想,这类流氓型精英在整个精英群体中能占到多少比例?很难估计,但可以确定地说,该比例一定处于史无前例水平。是的,中国社会的精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败坏的,这正是当下社会严重失序的根源所在。 至少从尧舜时代开始,健全的华夏治理机制就是“君子之治”。《舜典》提出,以“乐”教“胄子”也即当时的精英具有下面的德行:“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君子德行养成科目。可以说,华夏文明之自觉,始于君子养成之自觉。这样的君子乃是完整的人,他们同时具备德行,具备治理的技艺,也具有庄重的威仪。周代就是依靠这些君子进行治理的。孔子立教之根本目标,正是在传统君子走向衰落之时重建君子之教,在新的环境中养成君子,以为邦国、天下治平之本。从根本上说,儒家之学就是君子养成之学。 华夏文明为什么会走向君子之治的机制?可能与华夏天下之规模庞大有关。华夏天下的规模是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难以想象的,这样的规模决定了天下只能分散地、多中心地治理。君子就是基层治理之中心,每个君子就构成一个治理中心。君子们通过联合,维系一个“和而不同”的天下共同体———它还具有强大的秩序扩展能力。 秦攻灭六国、一合天下之后,试验了一种新方法:以单一的权力中心统治每一个人,结果是迅速失败。这与交通、经济、政治控制技术等的效率无关。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第二次尝试这种统治模式,同样失灵。董仲舒、汉武帝之后,君子之治模式得以部分恢复,并一直延续到第二次尝试之前。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