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错误解读货币政策会误大事

http://www.CRNTT.com   2012-01-14 09:12:52  


 
  再者,货币政策不是非紧即松的两极变化。有观点认为,去年12月的CPI同比4.1%的增长,已较这一轮通胀最高点明显回落,货币政策似该有所放松。这样的主张对通胀形势的变化认识不够审慎,对货币政策也缺乏一些基本认识。

  2012年通胀的压力仍然存在。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如果2011年的通胀水平因为政策调整而在年底平稳回落,就想立即放松银根放松政策的调控的话,2012年的通胀水平是否在压力不减的国内外大环境下会大幅反弹?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的政策稳定的基调,提出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充分比较和分析了国内外通胀压力方面的信息,考虑了政策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才做出的决定。

  更值得讨论的是,认为既然通胀形势平稳银根就该放松的观点,是对货币政策缺乏基本的认识。作为宏观经济性的调控工具,货币政策是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逆周期调整的。若经济过热会导致通胀,那样货币政策就会收紧,若经济大幅下滑,货币政策就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创造就业。但是如果经济增长平稳,并未过热,也没有衰退,那货币政策就不该去过多干预经济活动,制造经济增长的不稳定的波动。

  文章表示,中国经济开始利用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工具,大概已有了20年左右的时间。除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高通胀,2004年的经济过热以及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因为资本大规模流入造成的流动性严重过剩,以及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推动通胀升至8.7%的高位,货币当局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在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2009年至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货币当局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外,在其他经济平稳增长的年份,货币政策都呈现稳健的态势。

  既然现在通胀呈现了平稳的态势,货币政策就该回归正常,而不是由调控通胀的紧缩状态立即变成调控衰退的宽松状态。如果货币政策总在非紧即松或者非松即紧的交替状态,可能使本来平稳的经济变得不平稳,甚至制造更大的波动。

  文章最后警告,要小心了,把通胀平稳回落态势解读为货币政策该放松的理由,是会误大事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