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南海:中国崛起压力的作用点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09:36:02  


   
  谁能在南海地区制衡中国
  
  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考量其实与东盟扩员殊途同归,简言之,它们都不希望为大国政治所湮灭。正如新加坡前资政李光耀所指出的,中美发生冲突,是东南亚国家最担心的事情,它们不想面临非此即彼的选择。因此,在越南和菲律宾拉上美国、日本和印度的同时,菲律宾近日又在拉拢欧盟介入南海问题。它们希望这些大国相互制衡,唯恐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它们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小国无论如何从中渔利,其基本保障还是要靠大国来实现。换句话说,不论它们如何试图前门拒狼,总免不了后门迎虎。它们现有的行为很可能导致这样的后果,尽管它们自身也有所警觉。目前来看,介入南海问题的大国有日本、印度和美国。

  日本视马六甲海峡为海洋生命线,但是日本在南海又没有领土要求,因此日本介入南海的理由本身是非常牵强的,也是赤裸裸的。在日本本届新内阁组成后不久,外相玄叶光一郎就于10月11日开始了为期五天的东南亚之行。此行最受关注的,是他同印尼等方面就“海洋安全保障问题”进行的沟通和协商。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日本政府正在筹划与越南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起,建立一个有关南海主权问题和保障航行安全自由的协调机构。11月中旬,首相野田佳彦出席了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在会上提出“海洋ASEAN经济回廊”构想,希望与东南亚国家达成共建共识。而这一个“经济回廊”实际上是“环南海经济回廊”,显示日本全面介入南海问题,以确保日本在南海海域海洋与航行权益的立场。

  吴心伯教授认为,日本介入南海首先是为了配合美国。美国在其具备优势时一般都是自行介入问题区域的,而在其劣势时则煽动友方来制衡。因此我们发现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特别鼓励日本和印度制衡中国。其次,日本显然是为了在东海争端获得优势而在南海问题上牵制中国,使得中国分身乏术。最后,日本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在战略上越来越藐视日本了,所以日本在东南亚的表现也是对中国这种看法的回应。

  不过,虽然菲律宾等一些国家积极拉日本介入南海问题,但是并非所有东盟国家都赞成这一做法。早在今年1月,印尼外长就表示了对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担忧。6月和11月,印尼又表示南海问题应该在当事国之间进行解决,这是非常明显的排斥日本的做法。印尼不仅仅是从日本历史问题方面考虑,也有不希望其他大国过多介入南海问题,进而削弱其自身地区大国影响力的考量。由此看来,日本尽管有介入南海问题对中国进行制衡的打算,可是“不在其位,难谋其政”。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想法很多,但很难付诸实践。同时,考虑到日本宪法的限制以及多年来日本经济疲软又频遭不测和日本自身地理版图对其国家能力的限制,日本对于南海问题的影响力终究是有限的。

  印度是今年十分活跃的国家,从媒体到官方无时无刻不把矛头对准中国,也经常在周边国家中展示自身的大国地位。但毕竟印度的核心利益区域不在南海地区,印度的一系列战略文献都将印度的核心利益区域定义在印度洋流域。尽管对于遏制中国来说,印度的确乐为其事,一方面可以限制中国在参与南亚事务时扩展影响力,尤其是以此作为回应中巴特殊关系的手段;另一方面则可以获得一些经济利益,比如印度与越南在南海油气的开发合作。但若要在南海问题上有所行动,印度必须考量承担制衡崛起国责任的代价,更何况这一领域对印度来说远没有那么重要。加上印度的宗教和文化传统特性,很难说印度具备在南海问题上制衡中国的基本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南海问题上,东南亚诸国、印度和日本都无法成为有效的制衡者,所以美国这一次下了决心必须自己出手,在希拉里高呼“重返亚洲”的同时,美国的部署再一次瞄准了亚太地区。
  
  美国出手,要让中国确信其能够使用武力
  
  “离岸平衡手”——这是人们对英国当初在面对欧洲大陆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时经常扮演的角色的描述:借助水域的阻隔,推动欧洲其他国家与崛起国对抗,维持欧洲的平衡,防止出现强大的挑战者,而自己作壁上观,从中渔利。离岸平衡手的原则只有一条:避免某一地区出现一个霸权国,现有主导国首选推卸责任,其次就是加入反对崛起国的一方来消除隐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彻底接过了英国的权杖,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充当离岸平衡手。在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希望欧洲可以独自承担制衡苏联的责任;在亚洲一度想利用国民党政府的中国来制衡苏联,后来蒋介石倒台,美国才开始重视日本的地位,并不遗余力地在亚太地区多点驻军。这是因为日本战略资源过于有限,美国无法推卸责任,只好自己进行制衡。

  霸权国与崛起国的逐鹿贯穿着世界历史。当中美相对实力发生一定变化时,美国为了维系自己的主导地位就必须要制衡中国。如前所说,目前亚太地区没有合适的制衡国,美国则需要挑起这根“大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