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郭海平:中国原生艺术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2-06-05 14:51:44  


 
待采的富矿

  郭海平羡慕日本和欧洲的社区精神病人艺术机构,在那里,“精神病患者像神仙一样快活”。日本和欧洲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画家在各种疗养机构画画,交由艺术机构运作。澳大利亚认为精神病人在医院封闭15天以上便是伤害,因此精神病人艺术机构在社区全覆盖。

  郭海平的理想是,“有足够的资金,将那些天才宝贝保护起来,一人一间画室”。他当然知道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民间资本,听说是“精神病艺术”,就皱眉头,“消除公众对精神病人的歧视,让原生艺术的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改变意识比找赞助更为急切。”

  中国对待精神病人艺术,“还是停留在慈善层面,缺少更深层次的认识,所以无法进入国际更高交流平台。慈善,是你站在一个优越的位置上去看他们,艺术,是尊他们为主体。”而民间机构,如博爱,则无法保证有专业老师引导,“这样的老师,应当是艺术与心理交叉学科人才”。郭海平曾与艺术学院师生合作过,但半年之后就无法深入,因为他们无法解读精神病患者的内心,“通俗地说,中国人对天才一直是没有勇气正视的。”

  “举步维艰,进展缓慢”,郭海平这样形容他在中国原生艺术荒原上拓荒的六年。缺资金、人手、理解、制度……他眼睁睁看着张玉宝和王军在药物中逐渐丧失绘画能力,看着最合适大众推广的梁冰在忧郁中消沉,看着敏敏、雯雯等更多的“原始矿”无法“更上一层楼”。

  其实,南京是最有条件的,这里是中国原生艺术的发端。树立起精神病人的艺术品牌,不是羞耻,是功德无量的“政绩”,因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是看你能为最不幸的人提供什么,是看你的道德和情感底线有多高”。眼下,包含绘画、音乐、表演、电影综合门类的第四届国际精神病人艺术节主动与郭海平联系,希望在中国举办。“真希望江苏能拿下,这能将中国的原生艺术向前推进10年,江苏将以一个开放、博爱、前卫的姿态登上国际艺术舞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