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 | |
http://www.CRNTT.com 2012-06-15 13:33:09 |
1917年,在上海南洋公学特班读书时师从蔡元培的黄炎培,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立中华职业学校,为个人谋生、个人服务社会、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后更办校无数,桃李满天下。他是把教育与职业紧密相连的务实先生。 1923年,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设立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问字处,1925年后转向乡村教育运动,服务占乡村人口九成的乡村文盲。1926年以晏阳初任总干事的河北定县试验总结出的乡村平民教育经验,推广全国。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试图培养一批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康健的体魄和艺术的兴趣的乡村教师,然后由他们去办乡村学校,改造乡村生活。但不久学校被封闭。他们是志在改造乡村的平民先生。 除了中国先生,亦有外国先生。司徒雷登,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杭州话说得比英语还要好,他执掌的燕京大学定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亦请到陈寅恪、郑振铎、谢冰心、钱玄同、费孝通、顾颉刚、张友渔、斯诺等名师。1934年北京学生为反对政府对日不抵抗政策,组织请愿团赴南京,燕京大学学生宣布罢课。处分学生?司徒雷登召开全校大会说:“如果此次燕大学生没有参加请愿,那说明这些年来我的教育就完全失败了。”深明大义如斯。 路易.艾黎,这位1927年就来到中国的新西兰人,1942年后与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在陕西双石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两年后迁至甘肃山丹县,近600名学生半工半读,“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他在此9年,为学校经费卖过汽车、为学生温饱动用了母亲的1万美元退休金,为保护学生跟驻军吵,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最后他在中国待了60年。 赵元任陪罗素的一年讲学,徐志摩陪泰戈尔的五城演讲,杜威26个月的200多场讲演,燕卜荪在北大和西南联大的数年教书,都丰富了中国当时先生的内涵。 在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和前武大校长刘道玉眼中,五四运动到解放前的30年,是中国大学最美的第一个时期。美在气象更新,美在人材辈出,也美在先生辈出。 百年来影响中国最大的两位先生是:“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蔡元培语)那时的先生们,少专家,多杂家,即在多个领域都是专家;不擅评职称,更擅长个性教学法;有知识,更有情趣;有性格,更讲人格和品格;教学相长,更倾力爱护学生;不独守三尺讲台,更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示大国民风范;学贯中西,更想回中国致用;热心时政,更能为国家担当。 跟有血有肉的先生们相比,作为思想资源和社会武器的两位先生影响力更大更广,直到今天: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赛先生(Science科学)。他俩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由陈独秀通过《新青年》引进的。《新青年》云:“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先生们以不同的方式拥护和争取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并将他俩传给一代代学生。“赛先生”在今天比“德先生” 更有地位,但“德先生” 也落到实处,才是国家和公众的福祉。 说到底,先生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让这个国家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并真正地享受到这个国家的美好、这个世界的尊重。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