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中国经济:要稳增长就必须稳投资 | |
http://www.CRNTT.com 2012-08-17 08:37:50 |
4 中国离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远,仍存在吸收高投资的广大空间,必须珍惜每分储蓄,把储蓄资源充分有效地用于加快国内建设 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达到世界第二,但按人均,中国的排名仅居第99位,人均国民收入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中国仅相当于美国的9%,日本的10%,英国的12%,法国的11%,德国的11%。 我们往往从总量从国内市场去看待中国的产能和投资。但如果我们按人均则会有完全不同的印象。目前中国每年钢铁消耗量6亿吨,人均消费约400-500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似乎说明了我们“铁公基”为主的投资拉动是畸形的GDP模式。 但若拿出工业化国家曾经的钢铁消耗数据,便会发现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均钢铁消费一定是爆炸式成长的,直到工业化完成才会停滞甚至下降。美国人均峰值出现在1973年,人均710公斤,是中国当前消费量的近一倍,日本也是1973年,人均1100公斤,是中国的近三倍。 再从资本存量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据汇丰估计,中国的资本存量在2010年底达到93.3万亿元人民币,合13.8万亿美元,为美国资本存量44.7万亿美元的30%。若以人均衡量,2010年中国人均资本存量为1万美元左右,不足美国的8%,为韩国的17%左右。 汇丰的数字还显示,中国当前的资本存量规模,有80%是近10年间形成的,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的“黄金期”似乎刚刚开始。2002年的数字,按国土面积平均的铁路路网密度,中国每万平方公里只有75公里,而工业化国家大多比我们多出一个数量级,如德国为1000公里,英国700公里,日本为530公里。若按人口计算,中国每万人拥有的铁路长度也远小于工业化国家,我们是0.56公里,而加拿大为16.1公里,美国5.5公里。即便是人口稠密的欧洲和东亚国家,如德国每万人拥有铁路4.4公里、日本是1.59公里。2003年以后,中国铁路投资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截至去年底铁路运营里程增加了1/3,接近10万公里,但与工业化国家相比,仍有着巨大的差距。 目前中国的铁路网总里程仅相当于美国的40%。尽管2011年底中国铁路系统可能突破9.9万公里,但这仅相当于美国19世纪70年代的规模。美国铁路系统尽管在 20 世纪下半叶扩张后回归理性,但在2009年仍超过22.6万公里,为中国的两倍有余。事实上,中国可能拥有世界上最繁忙和最高效的铁路系统。其铁路网络占世界铁路总网络的6%左右,但运量占全球的24%。 从高速公路情况看,尽管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尤其在内陆省份)的建设飞快,但整体而言中国的高速公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即便在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公路密度也仅为每平方公里1公里,低于经合组织国家 20% 以上。内陆地区的差距则更大。 再从地铁情况看,中国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近100个,且该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但其中有80多个城市尚无地铁系统。中国现有及在建铁路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有限。上海及北京是例外,这两个城市拥有中国最先进的地铁系统。北京(358公里)得益于2008年奥运会,上海(420公里)得益于2010年世博会。上海目前取代伦敦成为世界上地铁最长的城市。但在人口超过2千万(纽约或伦敦人口约8百万)的北京和上海,地铁系统仍需进一步发展。 而医疗、教育等社会领域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目前,中国医疗资源紧张到有病难进医院,医院床位摆到了楼道走廊,看病排队更是令人头痛、百姓叫苦的事情。而教育方面,农民工子女无法随父母到就业地上学,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后遗症。 再从资本的回报率来看,中国的资本积累远没有达到收益递减的阶段。中国1979-1992年资本实际回报率平均为25%,1993-2005年为20%左右。此外,如果将库存考虑在内并剔除住宅建设及税收的影响,2003年资本回报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个位数提高至11-12%左右。 由此可见,我们的问题不是投资过剩,而是投资不足。投资浪费、投资低效、投资重复,不是投资总量问题,而是投资体制问题。中国不是投资多了,而是少了;不是无处投资,而是到处都需要投资;不是投资回报率低,不合算,而是有足够的回报足以吸引投资者。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