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国民党中常会吸引新生代 | |
http://www.CRNTT.com 2012-09-04 09:28:34 |
中常会和中执会分别是国民党和民进党最高决策机构,何以在改选过程中却一冷一热?难道是民进党人追逐权力的热情甚于国民党人?非也。民进党已连输两次大选,政治资源匮乏,党内各项要职,尤其是掌握决策大权的中执会,更是各个派系不可多得的政治舞台,好比是饿狼猎食,若遇强手,必会拼个你死我活。而国民党是执政党,政治资源丰沛,出路自然较多,既然拥有整片森林,又何需把自己吊在一棵树上呢?不过,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国民党中常委所拥有的权力已大不如从前,头上的光环已渐渐消褪,一些国民党精英当然不愿为已是“明日黄花”的中常委费心思了。 国民党以全台党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四年召开一次大会,闭会期间则由中央委员会行使职权,每年召开一次会议,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中常会)执行职权。因此,国民党的决策权最终是落在中常会手上。目前中常委共39席,其中32席每年由党代表投票产生;另外7席为指定中常委,包括5位政务官、青工会总会长及青年团总团长。 当年国民党败退至台湾后,蒋介石沿用“以党领政”的决策模式,中常会理所当然地成为决议各项党政事务并推动重要政策方向,决定提名人选的权力核心机构。当时为配合每周四上午举行的“行政院”例会,还将中常会召开的时间订于每周一及每周三上午举行,由蒋介石亲自主持,讨论并议决有关岛内及党、政、军等事务的运作和政策方向,“行政院秘书长”也会在会上报告“内阁”拟订的重大政策方向与法案内容。中常会对此讨论后,隔天把决议交给“行政院”执行。虽然党章规定中常委由210名中央委员选出,但早年的人选多是由党主席钦定,因此,中常委实际上是党主席的人马,也是政治行情的风向标。当时国民党精英为挤进中常委,可谓绞尽脑汁,竞争异常激烈。但随着国民党组织架构改革,尤其是2005年马英九首次当选党主席后主张“党政分际”,并另成立“中山会报”讨论重要事务,中常会因而身价大跌,逐步沦为党主席橡皮图章的角色了。曾任中常委的连胜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大可在中常会上骂个淋漓尽致,但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