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日本“无核战败论”的起源

http://www.CRNTT.com   2013-10-06 12:06:41  


一般认为,战后日本所以发展核电,是为了保障日本能源自主独立。图为日本关西电力公司最大核电机组。
  中评社北京10月6日讯/作为老生常谈的历史概论或一般想当然的理解,战后日本之所以发展核电,是因为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稀缺,即为了保障日本能源的自主独立性。然而,这种说法的牵强之处在于,日本也缺乏品位和规模有利用价值的核原料矿藏,而且地震、海啸多发,连基本的安全性、经济性都难以保障。

  虽然日本曾经煞有介事地在国内找矿,但即使在引进核电技术之初,1957年12月的 《研制发电用核反应堆长期计划》中已经阐明:“从现实状况来看,核燃料资源不得不主要依存 于国外。”更滑稽的是,受到保密和避免军事转用的限制,基于1955年签署的《日美原子能研究 协定》,日本接受美国提供的浓缩铀,造成了在核燃料、乏燃料处理和最终废弃物处置等方面“二重、三重的对外依赖”,业内专家很感忧虑。因此,日本发展核电的逻辑根本不在于貌似合理的“非核资源贫乏说”,而是另有内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原子能预算”最初推手中曾根康弘的回忆录出版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有关日本“核能之父”正力松太郎的秘密文件曝光,真相终于开始呈现了。

  日本政治精英阶层对核能的渴望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被美国原子弹轰炸而投降的经历。

  战争期间,日本了解欧洲的核分裂研究进展,军方从1940年曾委托专业学者进行调査、研究。虽然幻想“一个火柴盒的份量足以毁灭一个城市”的超级炸弹,但原子弹研制需要强大的科技、工业能力,学者多认为来不及投人实战,因此无果而终。岂料,美国在对日作战后期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瞬间整城摧毁的威力及其造成 的人间地狱般死伤惨状令日本最髙决策层的战 争意志崩溃:裕仁天皇认识到不能继续“这场无望取胜的战争”;首相铃木贯太郎获悉被原子弹 轰炸后更“毛骨悚然”,认为“除结束战争之外已无路可走”。

  然而,惨败投降之后的日本统治阶层并不掩饰国家精神的健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