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北京特派员”的地位和中国的重量 | |
http://www.CRNTT.com 2012-09-28 10:58:40 |
中韩媒体人论坛开始前每个参会者作简短的自我介绍,令中国记者有些尴尬的是:韩国的记者多会汉语,去过中国不少城市,且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较深的了解,谈起去过的中国城市如数家珍。而中国记者很少有会韩语的,多是第一次来韩国,除韩剧和泡菜外,对韩国社会比较陌生。很惭愧,我就是第一次到韩国且不会韩语。 这样的对比并非偶然巧合,也不仅表现在媒体圈和媒体人身上,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方面说明中国正在崛起,过去重视英语的韩国媒体人,现在越来越重视汉语;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媒体人应该更加重视这个邻居,与韩国同行相比,我们有不少欠缺,有不少需要补上的课。 韩国记者代表团中,有好几位都是曾经被所在媒体派驻中国的“北京特派员”,比如论坛的主持人、《朝鲜日报》的池海范先生、《京乡日报》的洪仁杓、《东亚日报》的河宗大、《每日经济新闻》的崔庆善等等,他们都曾经当过“北京特派员”,并在常驻中国中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通”。这些“北京特派员”谈起中国问题,对房产税的理解,对中国官场的认知,不逊于一个相关问题专家,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北京特派员”结束常驻任务回国后,都升了“官”,多成了这些媒体的“国际部部长”,主管本媒体的国际报道。“国际部部长”的权力可不小,有限的国际版面,报道哪些国家的新闻,选题、角度、比重等等,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上不上版,很大程度上都由“部长”决定。 “北京特派员”回国后都能掌管国际报道,这个细节,见证着中国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哪个国家的媒体也不敢看低中国。“北京特派员”身份的重要,与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上升,是共生一体的。 过去很长时间中,这个重要的位置,都是由有美国和欧洲驻站经历的记者占据。“北京特派员”报道北京的事情和中国的新闻,需向这些部长汇报。有着欧美驻站背景的“国际部部长”们,自然更重视来自欧美的新闻,带着天然的“欧美中心主义”视角,“北京特派员”所报的选题常被否决,结果,韩国媒体上的“国际新闻”自然多被欧美事物所占据。民众的世界观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体塑造的,受“欧美中心主义”媒体报道的影响,韩国民众也自然会更加熟悉并在情感上亲近欧美,而对中国这个近邻很陌生。 这样的媒体报道取向,显然受到了国际政治和国家地位的影响,新闻规律也驱使着媒体更加重视来自大国强国的信息。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