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中国文物鉴定陷入信用危机 | |
http://www.CRNTT.com 2012-09-28 11:49:50 |
假文物经“专家”鉴定后身价涨万倍 出具伪鉴定几乎无风险 潜规则盛行 鉴定手段主观 缺乏行业标准引人忧 由于没有一套具备法律效力的标准,专家出具鉴定报告非常随意。一些内行近日相继向记者透露行业黑幕:一些专家为了赚钱,只要给钱,什么鉴定都能开。甚至有一些鉴定专家与拍卖行合伙做局,将一件不起眼的文物,甚至假文物抬至天价。有内行表示,大量文物鉴定丑闻出现,中国文物鉴定正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庞大的收藏投资大军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在某藏品交易网,一个元代青花瓷瓶,叫价180万元。鉴定称,该瓷瓶为元代典型造型,并将其名字命名为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但记者将这一鉴定交给另一位玉器鉴定行家看时,这位专家说,器皿上的图案不是云龙纹,外形也不是元代典型的造型,而这份证书是由北京某文物鉴定中心出具的,出具鉴定的是一位姓赵的鉴定师。经查询,这位姓赵的鉴定师,并没有瓷器鉴定方面的履历。 潜规则1 只要给钱什么证书都开 这种“万金油”式文物鉴定师,在圈内早已见怪不怪。原国家博物馆(微博)常务副馆长孔祥星慨叹说,有些专家什么都鉴定,陶瓷、青铜、家具、书画,什么都行。“我鉴定一类都还出错呢,一个人的精力怎么可能陶瓷、青铜、书画你什么都能鉴定?” 还有一些人,利用普通老百姓对文物鉴定行业不了解,随意开一些很能唬人的名头。孔祥星说,有些博物馆的研究员没写过青铜器的文章,也没有研究过青铜器,他管的库房也不是青铜器,怎么就成了中国著名青铜器鉴定专家?某些专家的底细,只有圈子里的少数人知道。“这些人就敢出去给人鉴定,收钱”。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