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吴敬琏: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2-10-12 08:07:32  


吴敬琏
  中评社北京10月12日讯/目前对于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和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众说纷纭。近代以来,各国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主要靠资源投入(包括投资和劳动力投 入)驱动的增长,另一种是靠效率提高驱动的增长,也称为现代经济增长模式或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增长模式或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就是从前一种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企业家发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文章表示,中国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根本的原因,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起,中国就从苏联承袭了斯大林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的西方国家早期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固有的弊病造成经济社会矛盾的日益严重。这些矛盾包括:资源枯竭、 环境破坏,腐败蔓延、贫富分化,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

  1994年实施人民币深度贬值和汇率并轨,支持了出口贸易的大发展,一方面使得 我们维持了1990年代以来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外汇结余不断累积,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发行大量货币来购买外汇。货币超发的后续效应显现,通货膨 胀压力增加和房地产等资产泡沫成为宏观经济的常态。

  中国经济出现的上述问题,在本世纪已经表现得相当突出。且不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即使滞后期较长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也从2007年第4季度起迅速升高,中国政府不得不从2008年2季度起采取紧缩政策,防止恶性通货膨胀的爆发。很快,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政府采取了注入海量投资和贷款的措施来“保8”。2011年通货膨胀再次抬头和再次实施紧缩 政策。

  今年以来GDP增速下滑超出预料。现在许多人呼吁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来阻止增长率下滑。其实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陷入了既不能“紧”又不能“松”的两难困境。只能采取标本兼治的“两手对策”,一方面采取稳健灵活的短期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持宏观经济不致发生严重通胀或经济崩盘;另一方面把主要注意力放到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