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金融:必须改革大财政小央行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2-11-23 09:15:16  


  中评社北京11月23日讯/《人民银行法》赋予央行的法定职责的重中之重就是货币政策,甚至可以说,这是央行的最重要职能。十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争议之处颇多。

  时代周报发表社论称,为遏制2007年前后出现的投资过热,央行重新启用了信贷规模控制这一手段,这种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手段在被抛弃不到十年之后又重新回炉。对理论上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改革的中国银行业而言,信贷规模控制所带来的政策瓶颈成为遏制其展开充分竞争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不是现实调控需要,信贷规模控制都延缓了中国银行业迈向市场化的步伐。

  不过,这一政策不久就遭遇了金融危机。200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完成了从年初的从紧到宽松华丽转身。遏制投资过热的信贷规模控制在“大投入”的背景下成为了摆设。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银行业的海量信贷投放在2008年并没有受到信贷规模控制的影响。相反,一再调高的控制规模指标暗示银行业应当积极投放信贷。

  文章分析,这也体现出中国货币政策的机会主义特征。基本上,央行为下年度的货币政策定调大多是“适度从紧”,而在实施当中,这个具有无比弹性的词汇最终却可以为任何政策背书。假如将上年底或者当年初的“适度从紧”真从字面上理解的话,那就无法看清中国货币政策的玄妙之处了。

  人民银行是一个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地位并不高于其他部委,这就先天决定了它并不具备完整意义上的所谓央行独立性。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央行与其他部门相比并没有任何优势,也就无法自如地实施各种货币政策措施。

  虽然央行法定职责的首选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但置于其后的经济增长目标却往往凌驾于前,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的增长冲动经常与币值稳定这一政策目标相冲突。并不强势的央行既没有能力阻挡其他地区和部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冲销其保持币值稳定的政策效果,更没有完全不配合其他地区和部门的可能性。一直都特别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这种矛盾,必须承认,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时候会对人民币币值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在种种掣肘中,央行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并不乐观,摇摆不定的机会主义蔓延于货币政策当中。基本上可以说,十年来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能力上并没有太大的提高,缺乏创新手段和长远目光。救火队员般的做派很难让人产生稳定的通胀预期,三两年就重新出现一次的高物价增长强化了市场对人民币会不断对内贬值的看法,这无疑是央行引导稳定通胀预期目标的尴尬之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