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张亚中:《中国评论》为两岸关系挂灯搭桥

http://www.CRNTT.com   2013-03-08 00:42:55  


 
  我还记着2011年3月的一个上午,我与拍摄团队亲自去香港中评社的办公室访问伟峰兄,他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访问中,真情地表达出他对于两岸关系的期待,他的期待也是中评社的期待,他的观点也正是我们拍摄纪录片想要表达的诉求。

  当时伟峰兄是这么说的:“2008年胡锦涛主席重点提出一个概念。就是两岸是个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共同家园。这个共同体跟共同家园必须是两岸共同来开创,成果由两岸人民来共享。胡主席讲得很清楚,国家形式是不排除有新的创造的这个可能,同时两岸的制度是可以融合的,两岸人民来一起开创啊!统一是过程,那什么才是终极的目标?两岸共同缔造的不是一个国号,…我觉得共同缔造的精神是超越统一,达到整个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复兴,用30年、50年、100年这样的过程,达到这么样的一个结果,已经不是两岸双赢,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双赢、大赢”。这一段谈话,充分地反映了中评社的历史期许,他们不是用狭隘的观点看统独问题,而是站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上来看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这不就是两岸应该有的认识,应该有的选择吗?

  在两岸应该共同缔造未来,目标是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点核心认识上,我与伟峰兄、两岸统合学会与中评社的立场是一致的。我常常与两岸统合学会的朋友提及,在推动两岸统合的路上,能够有中评社这样的知己,是多么难得与幸运的事。

  事实的确如此,中评社对于我们的支持从不匮乏,不只是刊登两岸统合学会学者的文章、报道学会在各地的有关活动、各大学两岸统合研究中心的成立、《百年中国:迷悟之间》在台湾各地的放映情形,郭伟峰社长与祥喜兄还亲自出席两岸统合学会所举办的各项重要两岸会谈,包括2010年4月在日本的“本栖会谈”,2011年1月在澳大利亚雪梨(悉尼)的“南天会谈”,以及2012年12月的“台北会谈”。于公来说,中评社既是参与者,又是报道者,更重要的,是见证者,见证者两岸的知识菁英,如何在两岸发展的道路上探索。于私来说,有情有意,这份情意就是“挺”,是所有实际工作者所企盼以求的支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