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德国凭什么成为中国崛起的赢家

http://www.CRNTT.com   2013-03-13 08:23:28  


 
  德国、北欧等发达国家,则不仅不怕“中国制造”,反而把“中国制造”看成是自己的机会。与鼓吹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工会相对照,北欧的工会,大多欢迎全球化的竞争。德国的各种精密仪器、机械,则是“中国制造”的基本工具。德国人骄傲地宣称,中国固然是“世界工厂”,但这个“世界工厂”是德国的公司建造的。这就使德国制造业成为“中国崛起”的赢家。这里的根本原因是,在德国、北欧的生产体系中,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绝非随时可以替换的部件。许多产品,除了这些工人外谁也作不到一流的水准。采取终身雇佣制度的日本,大致也是如此。

  不妨举几个例子。2012年10月底美东飓风前夜,我从电工那里订购了便携发电机,是个美国牌子,噪音很大。我问:“有安静点的吗?”答:“你愿花那个钱,就买本田。”这台美国牌子的900美元。本田多少?上网一查,同等能量的,一种2700多美元,一种4000美元。本田的牌子,放在汽车上是个平民牌。但从割草机到私人飞机,沾上“本田”这两个字就贵。几年前买加湿器也有同样的经历。买美国的牌子,100美元以下肯定下来了。但噪音大,在琴房、卧室难以使用。换个德国牌子,白天几乎听不到声音。但一台要400美元。同样是常用消费品,美国往往经营廉价的大众品牌。德国则专精于小众的高端产品,利润边际大得多。我曾为此事问过搞工程的朋友。对方解释:机械加工的精度,只有德国和日本等几个国家能达到这样的一流水准,人家的技工是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好像祖传的一样,美国那种粗犷的流水线生产,大多对此望尘莫及。由此也不难理解,美国人也可以搞出几款豪车,但缺乏足够的技能资源在高端产品上全线出击。你装个空调,安静的高端产品几乎一色的日本品牌。美国产的窗式空调噪音往往很大,难以进卧室。

  那么,德国、北欧、乃至日本的制度,是如何鼓励企业培养职工的专精技能呢?各国的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大凡不出如下三大福利要素:就业保障,失业保障和工薪保障。就业保障,非常类似于我们所谓的“铁饭碗”,如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德国企业,则通过“工作委员会”中的职工民主事实上保证了职位的稳定性。失业保障,主要是使失业人员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近乎原工资的收入。这在北欧国家最为发达。工薪保障,则是保障掌握某一技能的人才,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能获得法定水准的工资。这三个因素,构成了强大的福利体系,不仅没有“养懒人”,反而激励职工精化自己的技艺。

  首先看公司专用的技能。这种技能的生成,特别依赖于就业保障,即员工不会遭到解雇。越是专注于小众高端市场的公司,其应用的技术往往越是专精、适用面越狭窄。高级技工掌握相关技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磨练。一旦掌握,这样的技术也只能在本公司内运用。如果离开这家公司,这些技工就无法依靠这样的专门手艺吃饭,只能靠人人都有的“普通技艺”,也就是成为一名非熟练工人。所以,技工们在决定把自己的青春投入一项狭窄精深的技艺时,必须知道使用这种技艺的公司靠得住:它不仅会长期雇佣自己,而且将支付可观的薪酬。从这个意义上看,职工决定全身心地精研公司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公司的技术资产上进行投资。公司只有保障了这种投资的回报,才能一代一代地不断吸引新的投资。经济萧条时解雇几个员工貌似削减了开支、增加了效率,实际上是削弱了公司的技术资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