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钮文新:谨防热钱摧垮中国实体经济 | |
http://www.CRNTT.com 2013-04-16 08:34:31 |
从数据比较看,非金融机构存款去年是净减少707亿元,今年是净增加1.61万亿元,这显示出巨大的反差;同时,财政存款去年一季度末的余额是2.7万亿元,今年是931亿元,也存在巨大反差。 M2增速的加快是不是与上述异常相关?也许。但无论如何,整个一季度2.76万亿元的贷款对应6.11万亿元的存款,显然过于异常。 异常从何而来?笔者的疑虑是,大量外币贷款转化为人民币存款,从而套取利差和汇差。如果我的猜测不错,那说明人民币近期的大幅升值,已经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严重的扭曲。 它意味着,投机性需求创造了大量的人民币存款(银行流动性),推高了M2。这是过去8年中经常看到的恶性循环状况――人民币越升值,热钱、国内企业结汇以及外币贷款增加越快;各路外币结汇越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越大;银行流动性越大,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动作越强;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动作越强,人民币升值预期越高;人民币升值预期越高,并实际推升人民币币值,热钱等结汇数量越大,银行流动性又被推高。 笔者曾经多次说过,在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经基本失去。 有人按照“保罗•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原理认为,开放过程中,只要汇率的浮动性足够,货币政策就可以独立。但这个理论是有问题的。 因为,它至少暗含了“各国货币平等以及各国贸易地位平等”的前提假设,但现实经济中,这样的前提假设并不成立。所以,我们不能信赖这个“三元悖论”的原理,至少不能100%的信赖。 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市场更加符合“反身性原理”。当一种趋势出现之后,这个趋势一定会出现“过激效应”,然后走向反面。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也一样,当升值成为趋势之后,它一定会出现“过激效应”,实际现在正处于“过激效应”的过程中。 如果央行如果以紧缩货币的手段压低M2,那不仅上述恶性循环还会继续,而且中国市场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