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复旦投毒案:因琐事杀人带来什么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3-04-20 10:32:44  


 
毒杀案因“特殊”引关注,但更应重视背后的普遍问题

  学者宋石男在微博中这样评论“复旦投毒案”:“每出一个轰动的案子,不少人就会呼吁反思,但这种反思毫无意义。未来的杀人犯没有一个会因为看到这种呼吁而从现在就开始立地成佛。”他的看法的确不无道理,人的本性,家庭和学校教育,甚至有时只是几秒的冲动都会造就一个杀人犯,仅仅靠一个轰动案件发酵出的“反思”,就指望能够减少罪行并不现实。

  但另一方面看,既然反思不可能杜绝“恶”,好人就该学会正视这种“恶”,尽力去减少造成“恶”的因由,把“普通问题”解决掉。让这些恶行出现的机会小一点,也竭力让处于善恶边缘的人更难滑向“恶”的深渊。

  大的方面:虽然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只是“润滑剂”,但必须要用足力气去做

  一出现校园恶性案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成为关注热点。但在数据上看,一次次的关注没有显着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和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研究中心在2002年的一次大规模调查中的数据表明有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十年后,据《2010-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分别有27%、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或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近九成学生心理出现困扰。

  两个调查的统计口径不一,但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确实是持续和普遍存在的。为应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各高校都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可力度显然过于单薄。这方面,美国大学的架构或可学习:内容上看,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生活指导,生涯辅导等;而实施途径上看,有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教育,校园生活的渗透作用、进行社会服务,设立健康图书馆等。这些远较国内简单的心理咨询室或者几个课时的心理健康课更系统和全面。

  而面对寝室矛盾,哈佛大学的经验也十分值得借鉴。新生入学第一年,校方新生主任就会刻意将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兴趣爱好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寝室,让他们迅速体验文化冲突、生活习惯冲突和个性冲突等带来的强大压力,为他们走上社会提前锻炼适应能力。
 
  小的方面:科研机构必须用足力气监管危险物,丢失要为后果担责

  根据上海公安的公报,也证实了林某的N-亚硝基二甲胺来自学校,为实验剩余。而《长江日报》也有报道称,复旦大学学校内部会议就指出半年前以及不久前实验室曾两次丢失过N-亚硝基二甲胺。

  道理上,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医院,一些能致人死地的剧毒化学品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一般人员不易大剂量地获取并顺利带出实验室或科室。复旦大学多次丢失危险物显然是在管理上出现了纰漏,也该为此担责。而用投毒案的惨痛教训,提醒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科研机构必须完善管理制度,用更大的力气监管危险物品,这代价实在太大。

结语

  “复旦大学投毒案”看似“特殊”,但嫌疑人存在的很多问题是有普适性的,很多学生也都会遇到,而如何引导这些学生以合适的方式面对问题,则是学校方面应进一步考虑的。(来源:腾讯评论今日话题2013-04-20)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