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的利率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3-05-25 10:28:41  


  中评社北京5月25日讯/中国能否从中等收入国家向现代高收入国家成功转型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今后十年的举措。以利率市场化为开端的金融改革将是主要举措之一。但利率市场化有赢有输,有回报也有风险,因此决策者必须谨慎决策。

  财经网刊登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文章表示,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贷款利率下浮20%。很多分析人士把这项政策视为中国将很快进一步放松利率管制的标志,这项政策给商业银行领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竞争。

  文章分析,但任何深化利率市场的举措都必须考虑到潜在的成本和收益。中国决策者理应从认真研究当前金融抑制(将利率保持在低于市场平衡水平的做法)所产生的效果开始。

  平均名义GDP增长率与长期平均利率之间的差额可以用来估算一个国家金融抑制的程度,差额越大表示抑制越严重。20年来中国的差额一直维持在八个百分点,而新兴经济国家平均差额约为4%,多数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发达国家差额则近乎为零。

  发展中国家央行人为地压低利率,目的是确保公共部门能充分得到低成本融资的同时,避免出现高通胀和巨额财政赤字。可从长远看,这样的低利率也可能损害普通家庭的存款倾向,从而使私营部门投资不足,并最终导致整个经济投资低迷,这样的情形在很多拉美国家曾经发生过。

  中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中国家庭强烈的储蓄倾向和大规模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主导投资,所以虽然存在严厉的金融抑制,中国仍出现了超高的储蓄和投资。

  中国金融抑制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失衡。低存款利率鼓励储户、尤其是普通家庭投资资产,而不是将钱存在银行里。这样导致某些行业产能过剩--这体现在中国不断增长的房地产泡沫--而其他行业又投资不足。

  更重要的是,金融抑制造成国有企业(SOEs)和中小企业(SMEs)差距越拉越大,前者享受商业银行人为的低利率,而后者则迫不得已向影子银行系统支付超高利率(或根本无法获取外部融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