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 |
大陆专家:民进党正调整 未到转折点 | |
http://www.CRNTT.com 2013-07-14 00:49:29 |
从现在起至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当选者就职这段时间,在民共关系乃至两岸关系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地位十分重要。如何预测和看待民进党大陆政策未来走向,直接影响到我们处理民共关系时的心态和策略,值得深入思考。预测是必需的,但又是困难的。本文观点难免不当之处,真诚期待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形成更准确的认识判断,从而推动实践工作。 民进党大陆政策主要走向 一、如何对待台湾地区现行“宪法”的“一中内涵”,是民进党大陆政策未来走向的核心指标。着眼于2016年大选,民进党将继续借用“中华民国宪法”的政治资源,在自以为“适当”的时机,用一种比较委婉、低调、保留、迂回、歧义的措辞表达对“宪法一中”的低度“肯定”,借此权宜之计为大陆政策“去毒化”、争取中间选民支持。 众所周知,对于“中华民国宪法”,民进党主流长期以来奉行“借壳上市”策略,否定其“一中”内涵。目前以苏贞昌为代表的当权派也没有透露改变这一做法的意图。这种局面,至少会持续到“七合一”选举,但在2015年5月份左右民进党提名人确定、2016年大选正式拉开帷幕后,会逐渐发生改变。这是因为: 1、民进党有为自己的大陆政策增加“平衡”特质的需要,而这种需要的满足,只能通过向“宪法”靠拢来实现,因为“宪法”是各方的“最大公约数”。鉴于国际大势和两岸现实,民进党自己也判断,走极端“台独”路线的条件并不具备,只有在微妙的平衡中才能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万全之策”。对民进党而言,最优的选择就是寻找一种平衡各方面需求的论述,它既能吸引一部分中间选民,又能避免基本盘流失;既能维护自己“捍卫台湾主体性”的形象,又能不因“台独”主张而招致大陆强烈反对,从而减少选民对其破坏两岸现有成果的顾虑。在“中华民国宪法”客观上成为各方“最大公约数”的情况下,除非民进党放弃平衡思路,否则只有向“宪法”寻求资源这一条路。 2、江宜桦带领的国民党行政团队,有可能逐步扭转国民党执政不力的被动局面,民进党“不用调整大陆政策,坐等国民党犯错即可取胜”的如意算盘将会面临冲击。历史表明,跟擅长“死缠乱打”的民进党打交道,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官僚的专业素养,政治手腕更重要。有很长一段时间,国民党在公共政策问题上表现欠佳,甚至被贴上“无能”标签,客观上减缓了民进党在大陆政策上的压力。但江宜桦同前任刘兆玄、陈冲相比,更懂政治,更清楚问题所在,思路较清晰,身段较柔软,上任至今在“核四”、“扁案”等问题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展现了不同于前任的政治气质,有理由相信他在今后会有更好表现。这样一来,民进党通过指责国民党执政失利就能获取选民支持的空间将被压缩,为了增大胜选把握,不得不开拓新票源,在大陆政策上下更大功夫。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