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哈佛曾开“文革”课

http://www.CRNTT.com   2013-09-05 15:15:11  


 
  麦教授通过对“文革”的讲述,向学生交待出下面几个观点:首先,十年“文化大革命”,表现为两个层面的发展。一方面,毛泽东首先打倒彭、罗、陆、杨,继之废黜了刘、邓,这是以上层政治斗争的形式来实现的。另一方面,以红卫兵为主的群众运动被发动起来,用以摧毁党的基层组织和结构。其次,“文化大革命”在世界政治历史上是一种特殊事件。它以无约束的行为来破坏国家结构,在共产党国家中尚无先例。在苏联,斯大林只是用国家机器的一个部分来攻击和削弱另一部分。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则是引发整个社会的动乱和斗争。这种斗争的长时期结果,使党在国家中的权威遭到破坏。

  作为一名中国学者,我在偌大的课堂上认真旁听,感受很不一般。我看出,这几百位出生于西方的年轻大学生,是如此聚精会神地听着发生在遥远中国的一段往事。他们随着运动的狂热发展而面露惊讶、好奇和兴奋。特别是,当麦教授和助教们在台上戴上红卫兵袖章,举起小红书,和着纪录影片中红卫兵海啸般“毛主席万岁”一起呼口号时,我真的很不自在。因为,那毕竟是我们民族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年代。

  就我所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哈佛“文革”课自1988年开设),国内学府以“文革”为题的专题课,不是很多。当然,这并不代表学者们放弃了对“文革”的研究。恰恰相反,中国学者在那个时代和以后,曾经编写过很多有价值的“文革”历史。只是,这些研究多半不是通过“文革”课的形式普及开来。

  再往前追溯,中共中央在1981年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的性质和责任,做了非常严肃的结论。《决议》的公布,对“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起到极为重大的作用。但亦应看到,《决议》毕竟是政治性结论。它不可能也做不到详尽叙述这延续10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活生生的历史。而历史的社会功能,恰恰是通过已经过往的事实细节,来给人们提供社会借鉴,塑造道德良心,增长理性智慧,鞭挞恶行丑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