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王宁:思想市场是中国改革绕不开的坎

http://www.CRNTT.com   2013-10-17 11:29:32  


 
  没有人怀疑,在我们今天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最终原动力。我们今天的世界之所以和工业革命前不同,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来看,都是拜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所赐。在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和能量守恒,唯一可以无止境增长的是知识。因此,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定以知识创新为基础。除知识之外,经济生产当然也离不开其他生产要素,譬如资本、土地及人才资源。但是,知识决定了这些要素的生产率。市场经济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自由、统一的产品市场是企业公平竞争的重要制度保障;在竞争的压力下,企业不得不致力于产品开发,赢得顾客青睐,从而才能生存。而开放的要素市场一方面促进生产要素合理使用,一方面保障企业的优胜劣汰;在产品市场上胜出的企业能够获得其所需的各种要素,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

  思想市场是一个针对知识而言的要素市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知识是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只能靠政府提供,而不能倚靠市场,从而否定思想市场的可能。这种观点其实似是而非。且不争论知识是否是公共物品,但公共物品一定只能靠政府吗?科斯关于灯塔的著名研究以及中国高速公路的实例都提供了否定答案。这种观点的最大误区是把市场力量排除在知识生产之外,认定国家是知识生产的不二选择。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完全受国家垄断的情况比比皆是。没有市场竞争,这些国家虽然重视教育上的投资,但投入产出比很低。

  出于另一种误解,不少人认为思想和市场风马牛不相及。他们认为在思想领域,追求的目标是真理,而市场是逐利场所,思想怎么能交给市场呢?虽然没有什么经济学理论支撑,这种观点不仅很有市场,而且根深蒂固。这是源于对市场本身的误解,它狭隘地理解市场,把市场和金钱画上等号。其实市场是多样的,很多市场不靠金钱投票。市场的本质是鼓励多元化和异质性。

  由于各种历史误读和现实误判,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自由开放的思想市场。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致命软肋。我们可以从一个大家熟知的现象以管窥豹。一般而言,企业的生存之道首先是考虑在知识上胜出对手,即以产品创新吸引顾客而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在知识上的选择必先于生产过程——企业在生产之前必须首先决定生产什么,而生产什么首先是一个知识问题,其次才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是,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完全矮化成一个车间,他们倚靠海外订单生产,不涉足任何非生产环节,从产品设计到市场营销都拱手让人。在制造业里,众所周知,生产是一个利润薄、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环节。中国企业却乐此不疲,为什么?没有开放的思想市场,他们何以在产品市场上与先进之邦的企业抗衡?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看重思想市场。我们纪念孔子是因为他开风气之先,把官墙之内的学问民间化,有教无类,广开民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集思方可广益,有容乃能致大”,“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等古训大家至今耳熟能详,无不为其背后的智慧所深深折服。中国传统智慧“实事求是”,是我们前三十多年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另一个传统智慧,思想市场,应该是我们下一轮改革的指明灯。科斯生前一直看好中国,坚信“中国的奋斗就是世界的奋斗”。但中国靠什么而奋斗?唯有知识创新才能担此重负。思想市场是中国改革绕不开的坎。

  (作者早年就读北京大学,后赴美求学,获芝加哥大学博士,自1998年起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利.科斯助手,并与其共同完成《变革中国》。现任美国科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及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国际主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