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以开放促改革:中国的特区

http://www.CRNTT.com   2013-10-22 09:45:12  


 
  可以说,以开放促改革已经是中国发展的顶层设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这一思路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贯彻于从早期沿海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建设,到今天的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整个过程。鉴于体制创新在推进整体改革进程中的作用,相信这一方式在今后也仍然会延续下去。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在开放过程中,开放这一概念的含义有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开放更多的是指向其他国家开放,但后来尤其是1990年代后期以来,开放也包含了向体制外的利益开放。

  应当说明的是,尽管今天世界的眼光落到了新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国新一波的开放并不仅仅限于上海自由贸易区。更早一些时候,中央政府也已经批准了广东省珠海的横琴、深圳的前海、广州的南沙区和福建省的平潭等,作为新一波开放的试验区。所有这些实验区都是通过对外开放促动内部改革的样本。这些新的试验区各具特色和自身的功能,它们在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注定要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

  很显然,特区伴随着中国的开放政策。没有特区,就很难想象中国的开放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不过,特区至于中国的意义,与其说是经济学上的,倒不如说是政治学上的。从经济学意义上看特区很容易理解,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区可以确立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及其在较优势之上的经济交易。第二,可以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比较优势和资源有效配置,纯属一般经济学常识,但要在实际世界中实现这两个价值并非容易。尽管这两个价值的实现对谁都有利,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现存体制和利益阻碍它们的实现。因此,通过设立特区的方法,可以避开现行体制和利益,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体制创新。

  要通过体制创新来实现“特区”这一特有的制度形式,也说明了“特区”的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要通过政治运作而现实。从经验层面来说,在中国,无论是设立“特区”的过程,还是“特区”的运作和发展过程,需要克服至少三个方面的阻力。

  首先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阻力。意识形态方面的阻力,任何国家都存在。不过,中国是一党执政,这方面的阻力尤其强大。在多党制下,不同政党或者不同的利益,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选择不同的意识形态,因此阻力比较小一些。但一党执政往往必须坚持现存的意识形态,一种新的实践如果不符合现存意识形态,就会缺少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必然会遭致代表现存意识形态的体制的有效反对。意识形态上的阻力也因此往往体现在政治阻力。也应当看到,一些时候,意识形态上的阻力的背后,实际上是个别领导人的政治权力利益。为了维护和增进个人政治权力利益,人们往往用意识形态使得自己的抵制合法化。

  第二,需要克服来自官僚体制的权力方面阻力,或者说是行政权力阻力。官僚体制的的本质特征就是其对现政治秩序的要求,要实现统一的行政秩序,官僚系统要求国家所有组织一体化,以便适用普遍的行政原则。体系之内的组织越统一,官僚系统的权力就越大。而“特区”则经常表明对既定行政秩序的偏离。这种偏离自然不符合官僚的利益,官僚系统必然阻碍“特区”的产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