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建立中小型银行体系以促进企业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3-10-26 10:54:16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人们对金融体制改革给予了厚望。解决金融结构失衡问题是未来中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除了利率、汇率市场化等金融市场化改革之外,未来中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应是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来。

  证券日报发表中中国中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表示,中中国拥有庞大的金融资产存量,然而,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不仅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也产生了大量闲置资产和沉淀资产,如何通过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让如此庞大的金融资产真正发挥促进实体经济作用,怎样让“水”流向不同金融层次,流向经济体的末梢循环并提升产出效率,是摆在中中国面前最重要的战略性命题。

  目前,中中国的信贷规模已经名列世界第一,广义货币(M2)约为美中国的1.5倍,是世界第一货币发行大中国;M2与GDP之比达到2,远超过日本的1和美中国的0.7;居民与企业储蓄存款超过70万亿元,这无论从历史纵向比较,还是与其他中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而言都是相当高的比例。但实体经济各部门却依然普遍感到流动性紧张,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文章分析,金融体系的期限错配、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不仅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也导致了大量不良资产、闲置资产和沉淀资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决定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发达,而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相对落后。信贷资金投放一直存在“重大轻小”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为信贷投放集中于政府项目、中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与传统行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与新兴行业信贷支持力度不足,而信贷资金向房地产领域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严重倾斜。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与房地产贷款之和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近35%。

  其二,金融部门对实体部门明显产生“挤出效应”。金融部门与制造业利润鸿沟不断扩大,释放出来的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和虚拟经济内循环,反映实体经济的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以及商业流通数据依旧十分疲弱,而另一方面,债务比率上升、银行隐性不良资产风险抬头…… “金融热、实体冷”所导致的“金融空转”以及流动性自我循环和膨胀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