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历史省思:佟麟阁如何从抗日英雄变“反动军阀”

http://www.CRNTT.com   2013-10-26 11:23:04  


佟麟阁将军之子 佟兵
 
家属的流离与烈士身份的追认

  安置好父亲的遗体,母亲带着一家人躲进了美国教会开办的汇文小学(现北京丁香胡同小学)“校长尚文锦掩护了全家”。

  次年7月28日,佟麟阁殉国忌日。“那天清晨,母亲买好酒和点心,和我们合计好分头出门的时间、路线,来到了柏林寺。与散居城内的忠实部下在寺内东跨院会合,对着一个水池焚香烧纸,磕头祭拜父亲亡灵。母亲为了一家人,也想尽办法谋生。”佟兵回忆说:“在火药局三条一个3米宽、十几米长的小院里,母亲买来机器,把买来的白线织成袜子拿到街上卖,再买回来配给的棒子面,维持着20多人的口粮。”

  在这8年间,佟家搬了若干次家,住过史家胡同、火药局胡同、皇城根胡同……佟兵回忆说,那段时间家里日子过得很苦,但在亲戚、朋友、同学、共产党员等的帮助下,他们熬到了抗战胜利。在火药局胡同,有个邻居是拉胡琴的师傅,他知道佟家的身份后,内心非常敬重。这位师傅每当做了好菜、炖了肉,都会给佟兵的母亲盛上一份送过来。

  抗战8年间,佟兵亲眼目睹了日伪军在北平的暴行。有一次,佟兵看到一个中国人无意挡了日本兵开的汽车,日本兵就直接开车把人撞死了。

  1946年,为纪念佟麟阁、赵登禹殉国9周年,举行了移灵、追悼大会等公祭活动。李宗仁、冯玉祥等66人联袂行文,向海内人士征文。1946年7月28日,国民政府为佟麟阁、赵登禹举行国葬,由李宗仁主祭,从北新桥柏林寺到香山兰涧沟,沿途设了6处公祭点,民众自发摆设供桌、祭品。“抗战胜利后,我们才第一次能扶着父亲的灵柩痛哭一场”。

  29日,国葬赵登禹时,赵的家人都已逃难到山东老家,没人在北京,于是佟兵和姐姐替赵登禹后人打幡,从存柩处的龙泉寺出发到宛平城外的墓地。

  佟兵说,国民政府是1937年7月31日发布的褒奖令,追认佟麟阁为陆军上将。上海《大公报》1937年8月1日原文刊载了这一褒奖令,上面有“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以彰忠烈,而励来兹”的字样。而第一个“以彰忠烈”的是宋哲元,他在佟麟阁殉国一周年时,在衡山观音桥修建了“双忠亭”。

  中共最早纪念佟麟阁的是毛泽东。他在1938年3月12日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上,称佟麟阁“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然而,自1952年毛泽东亲自签发的烈士证作废后,直到1979年8月1日,“因战因公牺牲人员家属光荣证书”才补发到佟家。“1979年8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给邓小平写信,经邓小平批示后,北京市委正式追认我父亲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并在香山重新修葺佟麟阁墓地,竖立起汉白玉石碑。1980年7月28日,我们才被重新允许给爸爸扫墓。1992年墓地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佟麟阁路,1948年命名后,于1966年更名,又于1984年10月恢复,1995年9月竖立了中英文路牌,成为历史文物。

  跌宕沉浮身后事,都与将军无关了。他停留在当年手书的王昌龄诗句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完)

  (佟兵 1925年生,曾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