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徐匡迪:史无前例的人口迁移与社会转型 | |
http://www.CRNTT.com 2013-12-08 10:21:07 |
新型城镇化要更加注重提升质量。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人口迁移主体,城镇化率超过50%,标志着我们城镇化率进入了中级阶段。城镇化率达到50%是一个关键,这是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往往是城市化积累的矛盾凸显和城市病集中爆发的阶段。亚非拉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未能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菲律宾和韩国,两国同一年人均GDP达到三四千美元,但现在韩国是25000美元,菲律宾还是4000美元。韩国依靠大企业科研研发,在电子工业方面有三星、LG,在微电子产业方面可以和美国竞争,汽车方面有大宇、现代。原因就在于韩国的科技和教育水平提高,普及大学教育,劳动力素质大大提高。 此前的城镇化过程中,发展资源、资本和发展机会过度向大城市集中,中小城市发展滞后,造成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巨型化发展”,无序蔓延。并且,近20年来的城镇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开发区、CBD等城市名片及招商引资的重点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严重,城镇运行安全隐患突出。 如果说前30年的城镇化是中西部农村的人口向东部的大城市集中,现在发展中国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以镇、县城为基础,就地就近城镇化。 过去30年,镇在城镇化中作用巨大。2010年中国建制镇为18000个,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3%,城镇成为当前城镇化的主战场,在人口和产业聚集方面优势突出。 2010年全国有2003个县,这个县不包括853个市辖区,实际上是2800多个。县域内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0%,县域的经济占全国GDP的48.1%。所以,农民没有必要再长途迁徙去打工,完全可以在附近通过产业升级,找到就业机会。临近大城市的附近城镇,发展成为农业服务、商贸旅游、市场物流等多智能类型的小城镇空间巨大。 我们的城镇化规划要以城镇群为主体,构建“5611”城镇群格局,即5个国家级城镇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和长江中游。11个区域支撑城镇群,包括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关中,北部湾、黔中、太原、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州西宁、淮海(徐淮)等。6个战略支点城镇群,包括海峡西岸、海南、天山北坡、哈长、滇中,藏中南。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要形成以县镇为基础,构建合理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城市群格局,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及能人在县镇落户、就业及创业。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