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邓晓芒:中国传统道德的底线 | |
http://www.CRNTT.com 2014-03-03 12:13:28 |
三、中国道德的等级 在上述“三纲五常”、“五伦”和“六纪”中,讲了几个方面的道德,但这些德目之间显然还是有区别的。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排列方式基本上是固定的,是不可打乱的。如果只看三纲的话,那么君臣关系理所当然的是第一位,其次才是父子和夫妇,这是就政治制度的安排而言的。但如果要论日常生活的道德,那么首先排在第一的是父子关系,这个是不能动的,就连君臣关系也是类比于父子关系而成立的。所以孟子讲五伦,先讲“父子有亲”,再讲“君臣有义”。接下来是夫妻关系,这个就不那么重要了,只是讲夫妇“有别”,即家庭内部分工,男主外女主内,与道德其实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在“六纪”中甚至没有位置,而是直接下来就到了兄弟关系。再等而下之的就是师长和朋友,这两项实际上是附带的,因为它们是建立在与前面几项相类比的基础上的。师道尊严的原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老师当父亲来尊重,或者说,老师其实是父亲的延伸和帮手,因为“养不教,父之过”。朋友则相当于兄弟,只有能够称兄道弟的才叫做朋友。所以真正说来,五伦其实是两伦,即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连称的“孝悌”。当然孝也包括母子关系,但由于“夫妇有别”,夫为妻纲,妻子在家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对母亲的孝敬理论上主要是看在父亲的份上。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中,女人其实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道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要顺着男人就有德,所有的德都是男人主导的。所以《白虎通义》“六纪”中,连“诸舅”、“族人”都提到了,就是不提妻子。 至于姐妹那就更不值一提了,孟子讲“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为什么不说“无不知敬其姐也”? “长幼有序”,难道不包括姐妹关系或姐弟关系? 当然包括,但是不用说。因为姐妹终究不是自己家里的人,将来要出嫁,成为别人家的人。所以她们的道德教养主要就是将来怎么做妻子。这对于维系自己家庭内部的道德秩序不是很重要,但对她们出嫁后成为别人家的主妇很重要,其内容就是服从家庭中的男人。所谓“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容、妇言、妇功”,所谓贞洁贤淑,都是讲如何服从家庭里的男性家长。正统道德中并没有对姐妹关系制定特殊的规范,更谈不上如何处理她们与师长、朋友的关系了。万一碰上了,就让她们参照兄弟关系和他们的师长朋友关系来做,也不是很当真。比如《红楼梦》里面,那种没大没小的姐妹关系被比做一场终究要散的“宴席”。 由此可见,中国人道德中最重要的是孝,其次是悌。而悌也是从孝派生出来的,其他关系更不用说,都是从孝这里生发出来的。我们通常把“父兄” 和“子弟”连称,说明兄从父,弟从子,悌本身就是孝的一种体现。兄弟阋于墙,这本身就是不孝。由悌再推广到朋友,朋友关系就是“称兄道弟”,相当于兄弟关系。再扩展开来,就是《论语》中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并不等于人人平等的意思,因为兄和弟几乎相当于父和子,是不能平等的。如果平等,那就是墨子的“兼爱”了,这是被孟子痛斥为“禽兽”的。所以这话也没法翻译为西文,因为西文中“兄”和“弟”是没有区别的,都是 brother。当年赛珍珠②翻译《水浒传》,译做All Man Are Brothers,自认为很贴切,其实是误导。在基督教世界中认为这就是《圣经》中讲的大家都是brothers、人人平等的意思; 但在中国人看来,如果连兄和弟之间都彼此不分了,那梁山上的座次怎么排?排不定座次,则必然内乱,窝里斗,朋友关系将荡然无存。刘、关、张的朋友关系之所以最铁,是因为桃园结义时排定了辈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真要同年同月同日生,那还不好办了,大家都像是双胞胎,谁听谁的? 所以,中国人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家庭血缘关系之上的,它可以扩展到朋友或师生关系上,通过“推恩”推广到其他人身上,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很难扩展到陌生人身上,更不用说扩展到敌人身上了。除非他们先已经有一个过程,变成自己的熟人了,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或者“不打不相识”,成了朋友。缺乏这一过程,那就不能适用这些道德原则。孟子和齐宣王讲推恩,齐宣王说我看到一头牛被牵着从我面前过、去屠宰场时全身发抖的样子,于心不忍,于是叫人用一只羊替换了它; 孟子说羊和牛都是被杀,有什么分别吗? 惟一的分别就是牛的样子你看见了,起了恻隐之心,而羊的样子你没看见,就可以“君子远庖厨”,狠心让它被杀( 孟子: 《梁惠王上·7》) 。孟子以为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广到“天下”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只要你看见了,就会起恻隐之心,其实不然。一年365 天,你能够天天访贫问苦吗? 即使能,那些你没有看到的陌生人也是绝大多数,他们都可以被当做“羊”而不加关注,任其被屠宰。我们看无论是“五伦”也好,“五常”也好,“六纪”也好,里面讲的都是熟人关系,就是君臣( 在今天相当于上下级) 、父子、夫妇、兄弟、族人、朋友等,而根本没有陌生人的位置。在这方面中国道德是完全缺位的。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