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高成本时代农业的路该怎么走 | |
http://www.CRNTT.com 2014-06-04 09:09:47 |
其次,要积极主动谋划,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实行高农价、高补贴的制度安排。中国农业最终要走一条东亚型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的特点可概括为四高:高投入、高成本、高补贴、高农价。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看,东亚国家和地区由于人多耕地资源高度稀缺,这些国家即使是在实现了城市化以后,人均耕地面积也大大少于土地资源富裕型国家,为了在极少的土地空间上生产出国内所需的农产品,不得不选择高投入、高成本的农业发展路径。而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难以承担由“两高”带来的经济风险,政府就想尽办法对农业实施补贴政策,同时还通过边境保护抬高农产品价格,高补贴、高农价便应运而生。从过去12年中国农业发展实践看,农业收入80%以上都是靠提高价格获取的,那种既不想让农产品涨价,又不想提升补贴,同时还想让农民增加农产品供给的路径在现实中是难以找到的。因此,对农业实行高农价、高补贴的制度安排具有必然性。 适度扩大利用世界农业资源的规模和范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完全依靠本国农业来满足自身需要将越来越困难,付出的环境代价也越来越高昂。必须充分利用世界农业资源,适度扩大一些农产品的进口数量,以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中国农业既缺地又缺水,在保障国内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增加一些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以减缓国内土地资源紧张的压力,同时还应减少耗水型工业品出口的规模,以缓解国内水资源供求矛盾。根据测算,2001年到2010年,通过世界市场,我们进口了数量可观的农产品。今后,我们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农产品的进口量,以腾出空间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 发展高端农业,走高附加值之路。任何产业发展最终都是要获利的。农业也不例外,除了国家对粮食等重要少数农产品采取高农价、高补贴之外,大多数农产品的发展,要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走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之路,也只有通过发展优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才能从高投入、高成本中获得高收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中国的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化,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吃饱、穿暖向安全、健康、营养、可靠方向转换,特别是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中高收入者群体,对农产品的需求层次更高、支付能力更强,为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各地农业发展已经出现了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的雏形。比如鸡蛋、猪肉、大米市场已经开始分层,鸡蛋分笼养鸡蛋、柴鸡蛋、放养配方鸡蛋;猪肉分圈养猪、放养猪等;大米分有机米、绿色米、普通米;小麦种植也有了分化倾向。山东平度市种植引进的黑小麦加工后每斤卖10元人民币;北大荒米业生产的有机大米最贵有80多元一公斤,最低价格也15、16元一公斤;吉林省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山黑猪,五花肉一公斤标价100元,还供不应求。 文章指出,当前,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进一步均衡配置资源,使中国农业逐步形成一种分层化的格局,一部分资源用于生产普通农产品,另一部分资源被配置到中高端链条上生产优质高附加值农产品。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参与进来。一是各级政府要提供财力支持,建立不同形式的高端农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引导各地发展高端农业,实现分层化发展。二是促进农业加快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发展高端农业是不可能的,要支持科研、推广、培训等环节,培育中介技术服务组织,通过中介技术服务组织来促进高端农业的发展。三是引导工商资本、民营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发展高端农业。四是制定高端农产品技术标准,为发展优质高附加值农业提供支撑。 |
【 第1页 第2页 】 |